一个个斯文儒雅的村屯名,不仅寄托了拓荒者崇德向善、平安和合的美好愿望,也温润了这块曾经寂寥的土地,乡风淳朴、民风醇厚,至今仍是西丰这个小县城两块鲜明的“胎记”——
出沈阳,向东北,178公里,就是铁岭市的西丰县。396年前,这里是皇家围场;119年前开禁后,大批垦荒者从山东、河北、河南及本省辽南等地涌来,用锄和犁唤醒了这块封禁的田园,也用纸和笔开垦了这块“文化处女地”。天德、乐善、安民、陶然、和隆、玉璞……一个个斯文儒雅的村屯名,不仅寄托了拓荒者崇德向善、平安和合的美好愿望,也温润了这块曾经寂寥的土地,乡风淳朴、民风醇厚,至今仍是这个小县城两块鲜明的“胎记”。
岁出豆粮千万石,县名不愧曰西丰
西丰县党史办研究员黄公达老先生对西丰历史颇有研究,据他介绍,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灭叶赫部,西丰因“境内山岭崇峻、森林茂密、禽兽群集人烟稀少,遂辟为菟狩围猎之场”。
277年后,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关内连年歉收,财政收入锐减,加之战争赔款,为了筹措经费,清政府不得不放弃祖宗“成法”,弛禁招垦皇家围场。
历经10年招垦,官府共收价银118万余两,全县已有居民2.7万户,17万多人,出现了“阡陌纵横”“地垅相接”的景象。
1902年,西丰建县,因其位于盛京围场的西流水围,又因其开禁6年连年丰收,因而取名“西丰”。有诗赞曰:从来此地树葱茏,环城似带水流东。田家每乐衣食足,商贾无虞道路通。岁出豆粮千万石,县名不愧曰西丰。
半部《聊斋志异》,影响西丰一代文人
277年封禁,只有少数官兵驻扎于此,皇家围场既没守住“龙脉风水”,也由于缺少文化交流,成了一块“文化荒漠”,以至于开禁时没有一个像样的地名。
现如今的郜家店当时叫头营,据传乾隆皇帝曾来此狩猎,首站安营在此,故得此名;而黄柏榆的得名则是因为一棵榆树和一棵柏树长在了一起。还有一些诸如更刻(意为明亮)、屋佳(满族姓氏)、禹甸(意为水曲柳)等满语地名。
放禁招垦首先面临文化启蒙。西丰1902年建县,四年后即创办了第一所完全小学堂和一个师范讲习所,并在本省首创第一所平民夜校。到1923年,全县已有小学148所,学生1万余人,中学96个班2401人。
宣统元年(1909年),西丰县国立图书馆成立。24年后,迎来了这样一个人:他先是做馆员,后来当馆长,手里经常拿着四册包着蓝布皮的线装书。当时谁也没在意,后来才发现,这书居然是古典名著《聊斋志异》手稿,持书人乃蒲松龄九世孙蒲文珊。
蒲松龄老家在山东,手稿何以落到东北?原来,同治年间,山东大旱,百姓背井离乡闯关东,蒲松龄七世孙蒲价人恰在其中,他临终前将手稿传给大儿子蒲英灏。蒲英灏当时在盛京将军依克唐阿手下任镶蓝旗统领,依克唐阿知道蒲英灏是蒲松龄后裔,便向他借阅《聊斋志异》。蒲英灏先借出上半部手稿,待其阅完后再借另半部。没想到依克唐阿赴京后竟病死家中,半部手稿从此失踪。剩下的半部,蒲英灏临终前,传给了小儿子蒲文珊。恰好蒲文珊在图书馆,半部手稿,影响了西丰一代文化人。
村屯名不仅是优美的诗,还是一部血泪史
1938年,日伪统治时期,为割断百姓和东北抗联三师的联系,实行“归屯并户”,没想到,这一野蛮政策却为西丰地名涅槃提供了一次机遇。一批秀才文人把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挥洒在村屯地名上。据黄公达老先生介绍,全县1083个村屯名,改变了340多个。
乐善屯放禁开荒时只有从辽南复县来的三户人家,即白景和、孙井春、关魁元,甲长邬文先找杨秀才起屯名,杨秀才根据三家乐善好施而取名乐善。福榆村原来叫福余,人们感念村中一株老榆树,皮扒光了仍“枯而不朽”,故而取名“福榆”。“望儿楼”是纪念一位母亲,不分昼夜登高眺望远行的儿子,直到眼泪流干忧死在山上。每一个村屯名都寄托着一个美好愿望,都系着一段乡愁。
村屯名不仅是一首诗,还是一部血泪史。曾在西丰县立中学读书的一批中学生,后来许多人都成了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驱。“五·四”“五卅”“一二·九”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成立的“东北人民抗日救国会”“东北青年抗日铁血团”,到处都能发现西丰学生的身影。
西丰的地名中,留下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名字,如(朱)承泽、(马)洪来、(宁)明德、(王)金海等等。光荣村原来叫柳帽泉眼,后来因为村子里参加抗联和参加解放军的人多,于是就叫光荣村了。
西丰地名成为共产党人为民造福的灵感来源
走过了血雨腥风,西丰也走进了欣欣向荣的和平发展时期。地名不仅成了一代人的记忆,也成了新一代共产党人为民造福的灵感来源。
建县前,西丰称“掏鹿”城。查《西丰县志》,是因为此地山下曾有鹿洞,“猎人于斯取得鹿子,遂以名焉”。后人据此演绎出一段故事,称乾隆爷东巡到盛京围场打猎,射中一只鹿,鹿带箭逃到今日西丰县城,忽然不见了,乾隆爷惊诧:“此地逃鹿也。”于是,西丰又有了“逃鹿”的别称。至今,城北山下还有一条“逃鹿街”。
“查阅《清史稿》《盛京通志》,未见康、乾二帝来西丰的记载”,黄公达老先生说,或许据“掏鹿”二字谐音杜撰也未可知。
事实上,西丰这个地方产鹿,过去,只是敬奉皇室的贡品,如今成了百姓的致富项目。据西丰县鹿业发展局局长张青林介绍,截至目前,全县拥有鹿场1866家,鹿饲养量达14.6万只,占全国的1/4;从事鹿饲养、加工、销售的人员有4万余人,年加工、经销成品鹿茸及鹿副产品1000余吨,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 孙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