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7日 星期五

    《选拔人才,只唯“985”“211”?》后续报道

    呼唤公平的准入门槛

    ——两位大学生坎坷的就业经历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徐虹雨 张金平 李欣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7日 06版)

    刘畅曲折的求职路

     

        “我是一所普通大学毕业生,求职路上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调整心态再出征。”3月25日,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甘露寺小学的体育老师刘畅向记者说起了他的成长经历。“我来自农村,家里为了培养我,弟弟放弃学业,打工供我读书。”对刘畅而言,他背负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刘畅热爱体育,并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参加了高考,但只过了三本线。“大学四年的学费需要10多万元,家里供不起。父亲给了我两条路,一条是外出打工,一条是在家附近学门技术。我选择了第三条路,再次高考。”2007年,刘畅考入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毕业了,刘畅找工作的路并不平坦,投了200多份简历都石沉大海。

     

        “父亲不解,你一个大学生,怎么混得这样?其实,并非我没有能力,而是对方不给我机会,就因为我不是出身名牌大学。”刘畅没放弃,继续投简历、参加面试,好几次到了最后一关,却被“你是体育生,学校又没有什么名气,不太适合我们”这样的理由挡在门外。2013年,他参加了20多次用人单位的考试,最后终于成了武陵区甘露寺小学的一名在编老师。

     

        “回想走来的路,如果没有那些人为设置的不公正门槛,没有那些世俗的偏见与歧视,那该多好!”刘畅说。

     

    芦朋飞“破茧成蝶”

     

        芦朋飞至今仍记得走出校门后的第一场面试,虽然已经过去8年了。那时,芦朋飞刚从陕西宝鸡的一所专科学校毕业。“你这学校是成人教育还是网络学院啊?”面试官问。“您好,我是全日制的。”芦朋飞回答。“你高考成绩怎么样?”面试官又问。芦朋飞再也没有在邮箱中收到关于这家企业的任何信息。

     

        幸运的是,因为他在电脑技术方面比较熟悉,毕业一个月后,他被深圳的一家电子科技公司录取。他也发现,一同被招进公司的同事各种学历都有,包括一名清华的本科生,只是清华学生的工资比他高了好几倍。

     

        在此后的工作中,大家开始觉得学历不起决定性作用。当时研发团队四人一组,谁的创意好就用谁的。一次碰到一个项目,芦朋飞和团队通宵准备,最后老板选择了芦朋飞小组的创意,他的薪水也随之上升。因学校出身不好而带来的自卑感在芦朋飞身上渐渐消失。

     

        “学历只是一个门槛,真正在面试过程中企业看中的还是你的职业态度,以及你所拥有的技能。”芦朋飞现在已经创业,他的团队在招人的时候并没有限制学历,面试时的唯一要求是:提供一份设计作品,一个创意想法。

     

        “对于那些到处碰壁的大学生们来说,整个社会首先要保证的一点是,准入门槛是公平的。”芦朋飞期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在“碰壁”的过程中“破茧成蝶”。(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徐虹雨 张金平 李 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