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4日 星期二

    地沟油变航油,不仅是技术门槛

    作者:胡印斌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4日 07版)

        据新华社报道,3月21日,一架由波音737机型执飞的海南航空飞机从上海虹桥飞抵北京,本次航班使用了由中石化从餐馆收集的餐饮废油转化而来的生物燃料,这是我国首次使用生物航油进行载客商业飞行。这标志着我国航空业在节能减排领域进入商业飞行阶段,将对新能源应用和绿色低碳飞行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餐饮废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地沟油”。“地沟油”一旦能够大量进入商业飞行,不仅可以减少出现在餐桌上的机会,还将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不过,“地沟油”能否成规模地进入商业飞行,还需进一步观察,一些门槛亟须破解。

        从目前生物航油的使用看,尽管在能源效能、驾驶、操控性等方面与传统石油燃料相比差距不大,但国内航空公司也未必有积极性尝试使用。退一步说,即便是出于“怕麻烦”的心理,也可能会影响到生物航油的使用,更不要说一些航空公司担心客源受影响的因素了。

        这就需要国家有关方面进一步细化生物燃油的标准,不仅要让航空公司了解详细的技术指标,也要让广大社会公众知情,以扩大公众参与,共同形成推动“地沟油”上天的舆论氛围。同时,恐怕也需要管理部门出台指导性政策,鼓励航空公司积极使用生物航油,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与政策引导结合起来。

        此外,也不能仅仅从“地沟油”本身来考量其应用,还得跳出行业之外,从整个产业的全环节进行规划。比如,如何尽可能全覆盖地从餐馆收集餐饮废油,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并最终形成终端产品?这中间又如何实现更有效的监管,既能保障生物航油的质量标准,让航空公司以及乘客放心,同时也能避免“地沟油”在后续环节流失,重新进入百姓的餐桌?凡此种种,都不是轻松的事情,有待于进一步的细致规划、严密设计,以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任何一项新兴技术的推广使用,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是因为,其间涉及的并不仅仅是技术的门槛,而是掺杂了行业管理、社会治理、公众心理等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与博弈。可以说,技术上无问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巨量的工作去做。其中尤为重要的则是社会公众的支持,这并不是说公众就应该为“地沟油”上天付出代价,而是意在强调,新能源、新技术的终极目的仍在于提升民众的福祉,对此,应该有足够的宽容。

        目前,我国从上到下都在倡导“创新型社会”,生物航油的商业化应用恰恰就契合了创新、环保的时代要求,也因此,其注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