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4日 星期二

    文学品评

    人性考问与梦想重塑

    ——评长篇小说《天乳》

    作者:李明泉 亲勤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4日 10版)
    《天乳》 邹 瑾 著 作家出版社

        时间无声地抚平着“5.12”汶川大地震带来的沉重伤痛,文学依然固执地亲吻着这永不易愈合的创口。汶川大地震过去6年之后,四川作家邹瑾反映汶川地震的长篇小说《天乳》出版。该书是一部具有文学力量、思想穿透力与人性震撼力的新现实主义作品。

        《天乳》以冷静的视角与客观的态度对汶川特大地震与灾后恢复重建的史实进行了生动再现。小说以重灾点川北青川县东河口村为故事发生地,放眼整个汶川特大地震及其灾后重建历程,以朴素、凝重而又充满灵动的笔调,生动再现了那场大灾难给灾区人带来的伤痛和灾区人民奋力抗灾自救与灾后重建的人间奇迹,深层次地揭示了汶川地震后乡村各种矛盾纠结与利益冲突:死亡突降与生存智慧、情爱扭结与人间温暖、住房重建与产业振兴……《天乳》没有空泛的宏大叙事,而是把笔触深深根植于一个小山村的普通民众,以小见大,折射出整个民族乃至人类面临巨灾的复杂人性反映和艰难的人性复归。无论是大灾里人性的怯弱、生命在利益面前的道德沦丧、特殊环境里的人情冷暖、灾后重建中的急功近利,还是袁水儿的惨痛遭遇、麻牛的性饥渴、蔡仙姑心灵的皈依、程子寒灵魂隐痛的煎焚……众多情节在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朴素的描写中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关切民众的思想倾向和感情爱憎。另一方面,作家打破非好即坏、非善即恶、非此即彼的二元价值判断,将人物性格演变与凸现放在救灾、抢险和重建全过程中,非常老到而又游刃有余地刻画出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变动性和复杂性,写出了人性应当有的本真面目,并给读者留下了更加丰富的阅读再现空间。

        《天乳》在表达作家明确的文学意向与释放社会正能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作品考问人性的反思性和揭示人性的超越性。作者在作品中鲜明地表达出一种文学意象:大地震夺走了同胞生命,山崩地裂毁坏了秀美家园,但更叫人忧虑的却是巨大灾难毁损了灾区人的人性与根脉断代,并通过范玉玺从震前一个有着“能生双胞胎”的雄健男人在地震后生殖能力艰难复原的故事叙述,反映了曾经根脉异常兴盛的天乳寨人在大地震后的命运与人性挣扎,并在灾民顽强自救、残破家庭重组、完成家园重建中映射出生生不息的人性光芒。其次,作品没有回避灾区群众人性的脆弱和灾区土地上的善恶较量,在赤裸而深刻的人性解剖中宣扬自己的生命主张。神奇的天乳孕育本真的天性,肆虐的灾难考验复杂的人性。《天乳》通过一系列灾区人物与离奇情节的描述,在几条故事主线中交替穿插着看似畸形实则动人的爱情纠葛和人性较量,将灾区人的复杂人性与本能表露得淋漓尽致,从而完成作品对灾区人民的梦想重塑与心灵重构。

        新现实主义小说不仅要揭示现实矛盾、困境和人性的复杂性,而且应将现实放在历史的脉动中加以追思、反思、沉思,使现实生活图景显示出历史的厚重与思想的深沉。邹瑾的《天乳》特别注重天乳寨人的民风民俗描写,使今天的灾后重建生活过程生动而又异常鲜明地烙上地域文化印记,展现出站立在废墟上的人们走向新生的历史记忆和守护精神栖息地的情怀。《天乳》的故事发生在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极其丰富的川北地区,小说不仅深刻挖掘了川北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特色,而且特别描写了有关丧葬的民俗细节,从报丧、坐夜、参灵、唱祭、发丧、送葬、丢买路钱,再包括头七、迁坟等,这就构成了川北地区一套完整的川北地方民俗风情画,体现了作者对逝去生灵的尊重和对希望与重生的憧憬,同时也增添了灾难题材作品的悲郁气氛和悲悯色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