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中央正式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至今已逾十年。作为一名80后,这十年间,我完成了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转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身边80后同行们大多也经历了这样的人生历程。今年春节期间,自己利用朋友聚会、QQ群、微信朋友圈等多种形式与大家一起讨论马工程实施十年来自身的发展变化。通过这种漫谈“集体怀旧”,以下几点感受是引起大家强烈共鸣的。
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求学历程离不开马工程的强力推动。从代际角度讲,80后思政课教师的求学经历与实施马工程时间是完全重合的。马工程实施以来,首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立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6个二级学科。交谈中,身为80后的我们都感慨,真是遇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好时代。如果不是马工程首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立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话,绝大多数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求学经历可能会曲折一些,坎坷一些。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那现在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光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并站在讲台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思想的力量和理论的魅力。毫不夸张地说,整个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群体就是实施马工程的直接受益者。作为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谁又能想到与马工程的第一次结缘,竟然就是如此重要的人生选择呢!
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术成长离不开马工程的大力支撑。如果说马工程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助力80后的我们成功实现学生向教师身份转化的话,那对于后续的教师专业归属感和学院认同感的形成与强化也起到了同等重要的作用。作为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的事业起步阶段就处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大发展时期。作为个体,如果自身的发展与环境的氛围相得益彰,就会如鱼得水,有助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高校已有200多所马克思主义学院。老一辈思政课教师经常告诉80后的我们,有专业与没有专业,有学院与没有学院,可真谓天壤之别啊!马工程实施以来,组织出版了10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5卷本的《列宁专题文集》,以及《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和一系列高校文科重点教材等诸多理论研究成果,极大开阔了我们的学术研究视野。马工程实施的第11个年头又传来重大利好消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择优遴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准化建设正式启动。大家都感觉到,有目标了,有奔头了。作为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谁又能想到自身的学术成长竟然与马工程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呢!
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离不开马工程的有力支持。教师教师,以教为师。对于绝大多数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都是第一次站上讲台。在讲台上,能否站得稳、讲得出、听得进,直接关系到一名教师能否立足的基本素养。客观来讲,在当今大学课堂上,保持住学生的出勤率、抬头率和点头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全校通选、大班教学的思政课而言,更非易事。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身为80后的我们也是蛮拼的。除了从前辈、同行那里观摩教学示范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通过及时掌握最新影讯、浏览BBS论坛、走访宿舍聊天、微信好友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在交谈中,不少人都提到了参加不同层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对自己的教学提高帮助明显。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就是马工程直接推动成立的。除此之外,推动高校生均20元经费专门用于思政课教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了这笔专项资金,思政课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极大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说服力。不少老教师都说,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在交谈中,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们也谈到了对马工程的三个期待:一是期待马工程成为万年青工程,常抓不懈;二是期待马工程能够提供更多的理论学习培训机会,尤其是对于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们而言;三是期待80后们能够有机会以“局内人”的身份参与马工程的建设发展,回报马工程。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和目前正借调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后继有人,蒸蒸日上!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