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3日 星期一

    丝路文化专家谈

    用丝路精神和博望眼光拥抱世界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访谈

    作者: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3日 05版)
    CFP

    古丝路:让沿线各国进入世界格局之中

     

        记者:作为文化学者,请您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谈谈古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和古丝路上的重要历史人物。

     

        肖云儒:我个人认为,古丝路的开通除了经济、商贸交流的内在需求,也有文化交流的需求。古丝路上,其实在张骞之前好几百年的先秦甚至商代就有民间商贸活动。秦国有个富商乌氏倮,在西部养马,到西域卖马,做马匹、皮毛生意,成为显赫一时的富商,受到秦王的接见。张骞之前,西域已经有了四川邛竹的“蜀布”。

     

        具体到开通丝路的人物,我们应该记住这几个人:一个是张骞,他是作为国家使臣凿开丝路第一人,但他最远只到过安息以东地区。一个是班超,他是东汉开拓丝路的功臣,据说他的副将已经到过土耳其一带。还有一个是罗马帝国执政官安东尼,他派部属沿着班超副将走的这条路,东行至当时的首都洛阳的。玄奘应该被永志不忘,他通过丝路推动佛教传入中国,并在中土安家落户。其实在玄奘之前的东晋,有一名高僧法显,以60岁高龄西行,15年中跑了丝路上的30个国家,尤其是在印度辗转多年,最后走海路经狮子国(斯里兰卡)和耶婆提国(爪哇)回到青岛。他是最早同时去过陆上、海上丝路的人!当然,郑和和马可·波罗,也是永垂青史的。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在20世纪中叶提出世界文化“轴心时代”的概念,认为在公元前5—6世纪前后,当时东西方有一批元典思想家,如孔子、老子、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还有天竺的释迦牟尼,对于人类发展的基本问题做出了深刻的回答,他们被称为元典思想家,那个时代也被称为文化的“轴心时代”。最近有西方学者指出:一带一路如果扩大自己的辐射力度,将有可能推动第二“轴心时代”的出现。

     

        记者:古丝路对中西物质和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肖云儒:古丝路对中西方交流的具体贡献不胜枚举。像中国的丝绸、茶叶、玉器、瓷器、蔡伦纸和活字印刷,西方和中东、中亚的胡椒、番石榴、西红柿,胡乐舞(如龟兹乐),以及马匹和皮毛交易。还有服饰、饮食和建筑元素的相互渗透影响,不能尽言。

     

        同时,这里是伊斯兰教和佛教长期传播的通道,它为宗教互融打了基础。这里还是民族迁徙、交汇的通道。中亚几国的东干族是130年前从中国黄河迁到中亚楚河流域的,至今那里还有“陕西村”,还说陕西话、甘肃话。我在那里参加过他们的婚礼,婚俗和陕甘一带几乎完全一样。而中国青海有个撒拉族,又是三、四百年前从乌兹别克斯坦古都撒马尔罕的楚河边迁到中国黄河边来的,现在都融入了当地,成为民族团结的历史印证。中国唐代有两个著名舞蹈,得到了唐玄宗的喜爱,一个是胡旋舞,由中亚传入;一个是霓裳羽衣舞,它的后半部是吸取了天竺的《婆罗门曲》创作的。丝路真是经济文化的大通道、大动脉。

     

        更重要的是古丝路让中国感知了世界,也让世界感知了中国。地中海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最早互不相通,是在隔离中发展的。自从有了丝路,尽管丝路时通时断,世界几大文明开始进入了交流发展阶段,沿线各国都开始进入一种更大的世界格局中。这是古丝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大贡献。

     

        我们还可以说,丝路开创了中国古代和平外交的新途。我曾经将长城比喻为古代防御战争的象征,丝路比喻为古代和平联姻、结伴的象征。它们是在中国大地行走的两位伟大的“夸父”。

     

    新丝路:谐和不零和,结伴不结盟

     

        记者:我们今天传承弘扬丝路精神,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和意义呢?

     

        肖云儒:简明的说,启示主要是两点。

     

        一是我们中国要走出去谋发展。张骞回国后,汉武帝封他为“博望侯”,取“宏博瞻望”之意。以后每年派出去的人,都称“博望侯”。“博望”是一种眼光,一种襟怀,一种气度。就是要博广瞻望,放眼全球放眼天下。“丝路”,“路”就是走出去,就是动态发展。“丝”是商品、贸易,丝绸是供人使用的,也是审美对象,就是要把经济、文化成果推出去。

     

        二是整个世界要挽起手来谋发展。和谐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精髓。古丝路从来都是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丝绸、造纸、印刷术对世界的影响,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就是各国、各民族手拉手谋发展的证明。有人说“一带一路”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这是误解。我们不只是单向发展自身,我们主张一带、一路沿途各国乃至世界各国在丝路这个大框架下,共策、共建、共享、共赢,同步发展自己,达到世界和平、社会和谐、百姓和惠、心态和宁。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要谐和不要零和,要结伴不要结盟。

     

        “一带一路”的分阶段实施,一方面,可以推动国内“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的成形。以“一带一路”的“两翼”,为“一体”的发展提升拓展新的空间,促进“一体”的结构转型和质量提升,为“两翼”不断提供动力。这将使中国以全新的姿态进入世界格局。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有利于激活中亚的陆桥优势,承接亚欧两头的产能和资金有了更大空间,真正成为联系发达、成熟的欧洲经济体和正在崛起的亚太经济体的陆桥;有利于推进亚欧战略伙伴关系,使亚欧大陆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最近南亚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响应和实施,对丝路基金和亚洲投资银行的兴趣和加入,连欧洲的一些国家也提出要加入亚投行,这不就是积极的信号吗?(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