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2日 星期日

    农产品加工业覆盖了12个行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内80%以上是小微企业,品牌实力不强——

    农产品加工业:亟须政策推一把

    作者:本报记者 杨舒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2日 02版)
    图为湖南省邵阳市,工人们在一家食品公司的橘子罐头生产线工作。CFP

        一斤苹果零售价格几何,而一袋苹果干又值多少钱?一袋花生能卖多少钱,而由其加工而成的一桶花生油标价又是多少……走进市场,你会发现,快速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将农民手中的农产品增值几倍甚至更多。然而,小散乱的产业布局、低水平的加工技术,都成了当前制约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化、阻碍农民致富的重要因素。

     

        如何破解难题,加快释放农产品的增值潜力?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农产品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纷纷建言,对此展开了讨论。

     

    “万岁产业”潜力巨大

     

        “农产品加工业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可谓是一个‘万岁产业’。”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告诉记者,农产品加工业覆盖了食品、纺织、皮革、木材等12个行业,产业覆盖面极广,可容纳中小微企业极多,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57万个,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48万亿元,连续11年年均增长率超过20%。农产品加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32%,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1以上。“它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成长活力的产业之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的语气中难掩自豪,“加工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然而,尽管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历史悠久,但真正进入快速增长也仅是近30年的事。“美国80%以上的农产品都是经过加工后上市,农产品增值达到5倍以上,且生产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我们与之相比,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戴小枫说。

     

        “以功能性食品为例,欧美国家消费营养保健功能食品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约2%,而我国消费者的平均花费仅占其总支出的0.07%,可见还有多少市场潜力亟待释放。”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教授朱蓓薇对此也持相同看法。

     

    低水平、小作坊难成气候

     

        宗锦耀坦言,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内80%以上是小微企业,品牌实力不强,“产业布局太分散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孙宝国对此十分忧虑:“从传统食品加工这个领域来看,只有几个速冻水饺、馒头、汤圆的品牌做大了,而大多数的食品加工缺乏科技支撑,更没有政策引导,依然走的是小作坊小企业的路子,生存艰难,甚至濒临倒闭。”

     

        “由于我国农产品初加工水平低,粮食、水果和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居高不下。”宗锦耀介绍,每年我国农业副产物和加工剩余物分别达到7亿吨和5.8亿吨,60%以上没有得到全值高值化利用,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约3000亿元,相当于1.5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

     

        “从政府层面看,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还存在‘重农业产前产中、忽视产后’的惯性思维,缺乏针对性的扶持、引导和规范政策。”戴小枫认为,正是由于缺乏科技和政策支撑,使得农产品加工业在全国“小、散、弱”的产业局面持续,使得税赋重、融资难、融资贵、生产成本高等问题长期存在,这些都成为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引爆”大市场的“拦路虎”。

     

    政策引导正当其时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加工品消费大幅度上升,农产品加工业抓住机遇,将成为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戴小枫认为,尽管近年来国家推行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下的农产品加工业所需要的,正是政府再来“推一把”。他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必然要求政府对农业的产业结构、优先领域进行战略性地调整,特别是对农业科技的内部结构、学科设置、设施与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等进行战略性、结构性的调整。

     

        朱蓓薇也认为,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研发亟须得到重视,“尤其是要以科技来引领食品工业的发展,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入手,改进加工设备,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不再受制于‘外人’。”

     

        宗锦耀则建议,应以财政补贴补助为导向,推进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扶持体系,以税收减免为杠杆,以金融支持为主体,利用财政资金撬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等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计划地将重点和大头从产中部分转向产后的加工、保鲜、物流部分。“同时,还要推进建立农产品加工业人才支撑体系,以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技能型人才为基础,为农民增收、农产品增值提供人力资源。”(本报记者 杨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