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1日 星期六

    积极追求媒体融合实践的创新与突破

    作者:光明日报两会报道领导小组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1日 06版)

        在各大新闻媒体全力推进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光明日报在今年两会报道中积极追求媒体融合实践的创新与突破:一方面,打通核心采编资源,专门组成了近80人的融媒体报道团队,培养融媒体采编人员;另一方面,改进新闻采编流程,特别搭建了两会融媒体工作平台,将传统媒体精彩内容按新媒体传播规律重新编排、发布。整个两会报道按照“一次采集、多格式生成、多终端发布”的全媒体联动生产模式,策划推出《炫融特刊》《秒拍两会》《代表委员会客厅》《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据”焦两会》等8个融媒体产品,形成了网站滚动播报、社交媒体同步直播、视频节目跟踪解读、移动终端即时推送、纸质媒体纵深报道的全媒体、立体化报道格局,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中央网信办为此发专文肯定了光明日报与光明网“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的融媒体报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同行也对本报的融媒体产品给予报道和肯定。

        今年两会期间,光明日报重点推出了品牌性融媒体产品《炫融特刊》。《炫融特刊》利用时下最流行的HTML5等网页前端技术,融入音视频、图片、图表、动画等元素以及网友调查等互动功能,视觉环境简洁明快,报道内容鲜活抢眼,读者持手机滑动屏幕即可切换场景,快速了解深化改革、法治中国、国家账本、立法法修改等内容。第一期《深改元年,大家还是蛮拼的》于3月2日晚间推出,其流畅的交互式阅读体验在微信朋友圈迅速形成“刷屏式”传播效应,24小时内的阅读量就接近150万次。值得一提的是,《炫融特刊》推出的光明日报漫画人物形象“小明”,用拟人化方式介绍两会重要议题,将新闻信息情景化,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显著提升了报道的感染力、传播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认为:“光明日报的《炫融特刊》办得很有特点,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优势,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对于老百姓把握一些教育或者其他领域的热点问题、方针政策很有好处,希望今后能够做得更好。”

        今年两会,光明日报还启用了全媒体联动生产模式,即新闻内容“一次采集,多格式生成,多终端发布”,广泛覆盖多种媒体终端。按照今年重新构造的融媒体采编流程,对于前线记者采集的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全媒体素材,编辑团队会根据纸媒、网页、移动端等不同媒体的特性,选择最适宜的报道形式,创作出适应媒体终端的新闻产品。例如,围绕依法治国这一主题,光明日报通过报纸通版、炫融特刊、微博、微信、手机光明网等平台,采用不同报道形式对内容进行包装与优化。一是在报纸刊登大通版《点赞法治中国》,发挥纸媒有深度、视觉范围广的优势,刊发代表委员相关解读;二是利用微信推送“炫融特刊”《2014法治中国,赞!》,采用连续视觉场景形式,融入动画、音乐等元素,内容可读性、趣味性与互动性大大增强;三是通过微博发布信息图《点赞法治中国》,以视觉流形式制作狭长版式,适应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滚动阅读需要。此外,手机光明网、光明云媒客户端、手机报、时光谱、云端读报等终端也分别推送符合自身特色的相关稿件。至此,全方位、立体化、全媒体传达法治中国信念的融媒体报道矩阵已然形成。

        借两会报道契机,通过上述新闻实践,光明日报希望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努力增强严肃新闻的受众黏度,精心打造出一支掌握新时期新闻传播规律、能够担当舆论引导重任的主流媒体队伍。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