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0日 星期五

    科技随笔

    “跑偏”“花架子”和“冷板凳”

    作者:青霭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0日 10版)

        今年两会,关于科技的话题很多。其中两则新闻,最是引起笔者关注。

        一个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委员,他谈到自己在工作中遭遇的尴尬——一些航天工程急需解决的基础研究没人做,而本该承担基础研究任务的科研单位却热衷于做工程。梁小虹感叹,这样的产学研结合,“跑偏”了。另一个是江苏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代表向李克强总理反映,地市级医院的医生要想评职称,必须要发表论文,这样所谓的“科研”不合理。李克强总理当即回应,这样的做法是“花架子”。

        两个故事,天上地下,看似不相干,实则有联系。它们都关乎对自身“本位”的认识。

        做基础研究的就一定不能搞工程?基层医生就一定不能写论文?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这不应该是常态,更不能“被常态”。研究员干工程师的活儿,基层大夫干医学科学家的活儿,舍长就短,“越位”的结果,不仅难有所成,反而容易造成本职“失位”。

        做基础科学研究和做基层好大夫,往往有着共同的特点——虽然工作直接与国计民生相联系,但待遇总体不高、远离高光聚焦,前者关乎自身生活的质量和尊严,后者关乎单位的形象和脸面。

        因为关乎单位的形象和脸面,所以基层医生评职称必须提交已发表的研究论文,所以中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宣称自己是“研究型”大学。似乎只有“研究”了,才能高人一等,才能彰显实力。“被科研”的结果就是,“论文”作为硬杠杠,成了“指挥棒”。“论文”不仅要有数量,还要有档次;不仅要发普通期刊,还要发核心期刊;能求来版面的求版面,求不来版面的就买。至于医术精不精、授课好不好,谁在乎呢?在我们的科学领域——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至今仍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这不能不说是科学的遗憾。

        因为关乎自身生活的质量和尊严,所以在有人拼命要给自己戴上“研究”高帽的同时,一些真正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却选择做起了“见效更快”的工程。个中原因,梁小虹委员说得很实在:“研究人员要吃饭、要住房、孩子要上学。他们得不到体面生活的保障,只能去做更功利的东西。”问题的关键是,在明知见不到短期效益的情况下,有多少科研管理者仍能放眼长远、舍得投入,宽容失败?

        无论是“跑偏”,还是搞“花架子”,表象的背后,是我们现行的科研体制机制出现了问题。长期以来,相关改革一直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修修补补的状态,本身浮躁的心态,成为构建一个良好科研生态的最大敌人。

        我们常说,科技工作者应该耐得住寂寞,有“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其实,我们的科技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又何尝不需要坐在“冷板凳”上沉心静气地想一想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