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身体力行、大力提倡、反复阐述的一个重大问题。他一路走来一路讲,从正定讲到宁德,从福建讲到浙江,从上海讲到中央。他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对党员干部加强学习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深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增强学习的自觉、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能,进而对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1984年2月,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县委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目前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变时期,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面临着一个重新学习的任务。他要求正定各级干部必须尽快学习和掌握现代化领导方法,努力把领导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成为建筑“四化”大厦的工程师、指挥家。他在福建和浙江工作期间多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他在中央党校讲话时强调,领导干部的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既广泛学习又突出重点。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应当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所以他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对历史的学习。1990年5月,他在赴任福州市委书记之际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写下临别赠言指出,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如果能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他尤为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历史知识的学习,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专门就这两个方面作了讲话。对于到中央党校学习的高中级干部,习近平同志要求他们除了注意学习那些有益于掌握工作技巧、有益于提高驾驭工作能力的一般知识和经验,还要注意学习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关于学习的途径,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强调了4条:一是向书本学习,二是向实践学习,三是向内行和专家学习,四是向老同志、老干部学习。这些方面,他走到哪里都始终加以强调。在浙江工作时,他鲜明指出,办法就在群众中。领导干部要向实践求知,善读社会这部书,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在耳闻、目见、足践之中见微知著、管窥全豹,获得真知灼见,形成正确思路,作出科学判断。
不做书呆子。在宁德时,习近平同志针对领导干部的实际提出,我们的工作比较繁忙,真正脱产学习的机会很少。所以我们应当有一种雷锋的“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争分夺秒地学习。在浙江,他特别强调“求知善读”,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他坚决反对读死书,强调要把读书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他很推崇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关于治学的“三境界说”,在浙江以之论述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在中央党校以之论述领导干部要善读书。他强调,学懂弄通只是学习的开始,只有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运用自如;还要把所获取的各种知识联系起来,深入思考,融会贯通,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学习搞得如何不仅要看学习得怎样,更要看能不能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用于实践,正确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实际上就是当代中国的“劝学篇”。学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学习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要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把党和人民事业更好推向前进,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作者为中央党校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刊于《学习时报》2015年3月2日,本刊刊登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