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一带一路·大战略新图景

    从三墩港再出发

    ——广东湛江借助“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汪良波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6日 13版)

        2000多年前,大陆最南端的广东湛江市徐闻县三墩港,源源不断的丝绸、黄金和土产从这里出海,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之路”。作为汉朝鼎盛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徐闻曾是大陆最前沿、最开放的地区。近日,记者驱车来到了徐闻县三墩港,古村落里祭海神台以及中国最早的石质航标灯,正在为远逝的历史无声地作证。

     

    吹响“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号角

     

        最近,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一行5人同徐闻、雷州本地的专家在湛江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最终认定了两处湛江申遗史迹点——宋元时期雷州窑外销瓷窑址和徐闻二桥遗址及周边汉墓群。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专门主持省委常务会议并作出部署,要求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广东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重点专题工作之一。湛江市落实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吹响了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遗的号角。2014年3月,湛江成立了申遗领导小组,由市长王中丙任组长,副市长梁志鹏任常务副组长。去年底,该市申报“21世纪海上丝路战略支点城市”成功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湛江要主动作为。”市委书记刘小华说,湛江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1984年还成为中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是广东对接东盟的先行区,特别是在去年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加快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中被赋予了建设“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市”的新定位。

     

    海博会永久落户湛江

     

        2014年12月3日,由国家海洋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广东湛江开幕。这是我国唯一保留的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览会,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海博会永久落户湛江,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海洋文化的独特风韵,展示海洋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湛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海”字文章大有可为。刘小华介绍说,湛江的海岸线占广东省的35.7%,湛江港于1953年开始建设,1956年建成,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现代化一流大港,在中国乃至亚太经济圈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天然深水大港,加上异军突起的大型钢铁、石化、造纸产业群,为湛江主动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绝佳条件。“港口兴市”战略正在全力推进,去年,湛江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亿吨大关,成为环北部湾首个两亿吨大港,也是广东省继广州港、深圳港之后第三个年货物吞吐量超2亿吨的港口。

     

    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目前,湛江正在倾全市之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五年崛起看湛江,力争2017年迈进广东经济发展第二梯队”的奋斗目标,海洋资源优势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底气。

     

        在湛江市文广新局局长聂兵看来,“海上丝路”申遗,看似文化现象,其实能够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充分发挥滨海城市战略优势,搭建有利的涉海区域合作平台,深化与东盟、广西等环北部湾的合作,带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如何做足“海”的文章,实现“蓝色崛起”?湛江正在着力推进“六个加快”:一是加快构建临海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二是加快建设临海产业集群;三是加快推进临海产业国际化步伐;四是加快发展远洋对外贸易合作;五是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六是加快形成临海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海博会上,专家们纷纷表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提出,给湛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早日跻身全国一流城市行列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汪良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