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速写两会人物

    刘国田代表: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昊魁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6日 09版)

        “我老本行做印染,是逼着自己一步一步走上研究垃圾资源化利用之路的。”14日,在山东代表团驻地,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道杨洼村党支部书记刘国田代表说。

        刘国田还有一个身份——山东潍坊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丝达原来做印染,2000年公司利润超过3000万元,但如何处理每天10000多立方米污水成了问题,不能为了经济利益牺牲生态环境。”

        “必须考虑转产,怎么办?”刘国田说,“先承包土地种树,种了7年树,发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水问题。那就直接处理污水,结果两年下来,发现污水还是‘处理’不掉。”

        倔强的刘国田想,能不能变废为宝,直接利用污水?他介绍,印染污水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发电。沼渣燃烧值高,可制成燃料。沼液经净化后,能当中水使用。“几道工序下来,该利用的全都利用了。当时花了2000万元,把印染污水问题解决了。”

        转眼到了2009年,刘国田发现,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也随之不断增加。面对“垃圾围城”的状况,垃圾填埋、焚烧等传统处理方式,弊端明显,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为什么不把解决污水问题的思路用在解决城市生活垃圾上?”

        说干就干。经过3年研发,刘国田的企业先后投资1亿多元,最终开发出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生活垃圾进入处理场后,经过磁选、破碎、淘洗、厌氧分解、浮选等工艺,磁性金属被回收,陶瓷、玻璃等重物被淘洗后可做建材产品,塑料、化纤、橡胶、秸秆等可做成塑料制品、木塑品,其他不可生化降解的剩余物也能得到回收利用。该项目采用全机械化分类流程,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项技术改变了传统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将垃圾转化为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和能源。”刘国田说,“目前昌邑市每天产生的400吨生活垃圾就是靠这种办法解决,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已经初步显现。6月,日处理600吨的垃圾资源利用项目将在山东昌乐投产运行。我的梦想是有一天所有的生活垃圾都能变废为宝。”

        (本报记者 王昊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