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西藏教育:走进春天里

    作者:本报记者 张翼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6日 09版)

        1981年出生的珞巴族女子扎西央金清秀腼腆,但说起副乡长的工作和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语气中透着干练。她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的一名珞巴族代表。

     

        扎西央金所在的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是西藏最为偏远的边境民族乡之一。她的成长经历折射出教育给普通人带来的巨大变化。

     

    80后人大代表:教育改变人生

     

        “我出生在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小学毕业后考入江苏常州西藏中学,后来进入湖南岳阳师范学院学习。2003年毕业后,我回到西藏,先后在山南地区曲松县完小和山南地区一小教授语言、数学和英文。”扎西央金的普通话语速不快,但清晰明了。

     

        2012年5月,扎西央金被推选为西藏山南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副乡长,同年年底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以前西藏的女孩子上学的不多,要劝学。现在国家的政策太好了,大家上学的积极性很高。教育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命运。”扎西央金告诉记者。

     

        山南地区在教育投入方面一直走在整个西藏的前列,去年山南地区大约有2000名学生圆梦大学,考取率占应届毕业生的70%以上。

     

    教育投入:先后14次提高经费标准

     

        “西藏自治区很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目前教育投入占地、县本级上一年财政投入的20%。今年,山南地区教育投入占比会更高,在去年的基础上会增加2000万元左右。教育投入占财政投入的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云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民族素质的提高,希望都寄托于教育。整个山南地区农牧民收入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教育都是关键因素。”

     

        从1985年实施“三包”(包吃、包住、包学费)政策以来,西藏先后14次提高经费标准。据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的数据,2014年,西藏落实15年免费教育政策资金4.19亿元,受惠学生57万多人次;“三包”助学资金近15亿元,受惠学生52万多人次;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资金2.31亿元,受惠学生38万人次;高等教育资助资金1.39亿元,受惠学生3.6万人次。

     

        “政策的实施极大减轻了农牧民的负担,调动了群众‘送子读书’的积极性,为推动基础教育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素质奠定了扎实基础。”云丹代表说,“山南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全区前列,2014年全地区共落实‘三包’经费1.5亿元,惠及5.6万名学生。”

     

    新的期待:激励更多优秀教师来藏

     

        “现在西藏教育的硬件很好,校舍、办公设备、远程教育、图书资料都不错,和内地的差距不大,关键还是软件和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云丹说。

     

        师资构成能不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内地能否有更多的优秀教师来西藏?这是云丹一直惦记的事情。“从内地引进的人才,因为海拔高、条件艰苦等各种原因,很多坚持不下来。未来要始终如一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还要采取一些特殊激励机制,稳定优秀人才队伍。”云丹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同时,西藏本地培养的教学人才在提高学历的基础上,内涵要提升,眼界要拓宽,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要学习内地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据了解,西藏的教育资助政策目前已涵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所有阶段。今年,西藏将继续提高“三包”及营养改善计划标准,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

     

        (本报记者 张翼)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