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就近看病”都是老百姓的热切期盼。外地一位王先生对记者说,他家住市郊,每次家里老人孩子有点不舒服,他都要带他们去市里的大医院,挂号、看病、取药都要排队,一次就得耗用大半天时间,常常饿着肚子回来。可是家附近的基层医院医生少、药品也少,冷冷清清的,谁放心去呢?
老百姓依然习惯到大医院看病
2014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有新动作: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市);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医院的建设等。国家卫计委在积极探索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能力的同时,也要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大力推进本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预约挂号、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的模式,通过这些措施来改变大医院一号难求、小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解决老百姓“就近看病难”的问题。
“从落实情况来看,一些三甲医院的门诊量未降反升,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温建民委员说,“以我们医院为例,我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每天六点多就起床,周末都很少能休息。医生超负荷工作,每周工作时间达60小时的医务人员很多。我去基层社区医院义诊,看有些骨科拍出的X光片都看不清。除了医疗设备,有些药物不在基本药物名单里就买不到,这样老百姓‘就近看病’难以落实。基层医院的人才也很匮乏,好医生都跳槽或转行了,老百姓当然不愿去。”
另外,温建民委员认为,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应该是金字塔形的,当老百姓有看病需求时,在离家不远的医院就可以看好常见病,而当前大医院和小医院看病的价格差别不大,是造成老百姓习惯跑到大医院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去大医院挂号看病和去小医院挂号看病价格都相差无几,这就好比住五星级宾馆和住地下室旅馆花同样的钱,老百姓当然都跑去大医院看病。”
给予医生执业自由选择权
为解决老百姓“就近看病难”的问题,国家大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基层医疗机构在设备、硬件方面这几年大有改善。同时,国家也在大力推行全科医生制度,希望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把一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引导到基层去工作。
温建民委员认为,要彻底解决老百姓“就近看病难”的问题,医疗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化。
首先,建议成立统筹医疗体制改革的小组,让医改好政策真正落地。温建民委员表示,“现在医改,要钱找财政部,要编制要找编办,价格得找发改委……卫生部门只是负责卫生事业的技术部门。而具体医改时,更多的则要依靠上述政府部门,所以医改不能只是卫生部门来搞。现在医改有蓝图,但政策难落地,比如医生多点执业就是这样。”
其次,要深化医务人员的人事制度改革。温建民委员说:“现在基层医院的人才匮乏,症结所在是目前僵化的人事制度。医生是自由职业,是靠技术吃饭的,要把这一点给还原过来,就像律师一样,要把医生群体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我在澳大利亚工作过三年,那里的医生有自由选择权,可以自己决定要去哪个医院。这一点和国内的情况有明显的不同。”
另外,温建民委员建议鼓励社会、国际资本办民营医院,给民营医院更好的政策环境。他说:“对于民营医院,要落实配套的优惠政策,比如税收、科研、人才培养、医保准入等政策,这样才能使之与公立医院真正公平竞争,起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作用。”
(本报记者 袁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