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9日 星期一

    天下事·三人谈

    京津冀协同发展:同忆乡愁 共享优势

    作者:本报记者 董城 靳昊 冯蕾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9日 05版)
    北京天坛 资料图片
    河北山海关 资料图片
    京津冀初定划分四大功能区 CFP
    天津海河风光 CFP

        刘德旺委员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李士祥代表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霍兵代表 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连日来,代表委员纷纷就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计进行广泛交流,京津冀三地有关领导不断释放善意信号,区域协同发展的脉络逐渐清晰……

     

        记者:在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冀三地如何进一步明确“一盘棋”“抱团发展”的思路和目标?目前是否有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

     

        刘德旺: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需要各自发挥积极性。过去,三地就有着广泛的合作,但更多表现为有利于己的就做,不利于己的就不做,还不能称之为协同。要改变“1+1+1=3”的模式,实现“1+1+1>3”,就必须站在区域合作与发展的顶层,树立“一盘棋”的战略思想,制定国家纲要,细化三地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变三地“移盆合栽”为“有效嫁接”,出现系统效应、协同效应。

     

        李士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APEC蓝”的实现,就是京津冀合作的一次有效尝试。去年,三地以APEC服务保障为契机,全面加强了区域污染防治合作,建立了预报、预警、会商、应急的联动机制。正是通过力度空前的区域协同努力,我们收获了宝贵的“APEC蓝”,也收获了宝贵的合作经验和启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了条件。按照中央要求,北京市对空气质量、人口数量等作出了一系列规划,完成这些任务,只靠北京自身的努力十分有限,必须在更大范围内谋划、统筹、推进。目前,北京与河北启动了碳排放交易试点,还将共同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环首都国家公园。下一步,张承地区的建设是个关键点,将为区域发展打造重要的生态屏障。

     

        霍兵: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有关各方积极研究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三地的城市功能定位,着力突破过去“各家一亩三分地”的思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需要率先取得突破的领域,三地已经在“一盘棋”的思路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交通方面,目前正在建设京津城际延长线,未来从北京南站到滨海新区只要45分钟。去年,从天津到秦皇岛的津秦客专正式通车,东北到华东地区不必非要经过北京中转,极大减轻了首都的交通压力。

     

        记者:当前,疏解首都城市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这一实践中让三地都能受益?

     

        李士祥:北京是典型的资源输入型城市,70%的电、100%的石油天然气、70%的蔬菜等都靠外部供应,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已经患上了相当程度的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中央对北京的明确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实现这一任务提供了机遇。内部承载空间不足,外部配套条件不够,一直是制约首都经济体制增效升级的关键,协同发展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了空间。京津冀共同打造了一条以中关村数据研发、河北张北数据存储、天津数据装备制造等数据环节贯通的大数据产业走廊,快速赢得了发展优势。事实证明,通过三地合作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可以极大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

     

        刘德旺:京津冀一体化离不开文化与科技,人力资源与土地资源的深度对接、融合。比如,北京和天津两地教育文化资源丰富,可利用这一优势,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人才需求。又如,河北可以积极构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园区,打造贯通三地的经典文化旅游线路和品牌等,使之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新亮点。

     

        霍兵:协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京津冀乃至全国都在治理污染,都在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我注意到,北京市主要领导多次表态,对于污染企业,北京一律就地关停,决不将有污染的产业转移出去。河北提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主动融入、积极作为,顺利度过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天津也有一系列的蓝图计划,决心做好京津双城联动发展这篇大文章。

     

        记者:京津冀三地在文化特征、历史渊源上有哪些共同基础、共有基因,京津冀一体化的未来在哪里?

     

        霍兵:历史上,京津冀三地在各个层面交往繁多,文化根基一脉相承。我本人是河北张家口人,在北京读书8年,又在天津工作。像我这样,在京津冀三地都寄托了自己乡愁的人,比比皆是。一方面,在城市规划上,每个城市应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千城一面;另一方面,三地又要在产业、城市风格、地缘特色、历史文化方面统一协调。这两方面是不矛盾的。其中起支持承接作用的,就是文化。

     

        刘德旺:在加强区域文化认同感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三地共同文化资源的整理、研究、宣传。其中,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非物质文化。诸如燕赵文化、长城文化、皇家山庄文化、园林文化、大运河文化、总督府文化、天津卫文化、民居文化等;民间的戏曲、舞蹈、武术、杂技、皮影等;还有生活方式、民风习俗、自然景观、风景名胜等,都是三地人民的共同文化财富。

     

        李士祥:首都将进一步将科技服务、教育、医疗等首都优势产业行业向外转移,切实改变公共服务资源区域配置不均衡的问题。要实现“1+1+1>3”,还需要3个方面的顶层设计和努力。一是规划协同,抓紧编制京津冀城镇体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二是政策配套,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社保等各方面出台一揽子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三是选择重点合作区域开展区域协同创新改革综合试验,更好发挥优质园区、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

     

        (本报记者 董城 靳昊 冯蕾)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