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下午在广东团的开放团组会议上,湛江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丙代表谈到,为顺应大众创业的热潮,湛江正在推动产业结构和城市建设的“双重转型”,努力实现建成“三个城市”——海绵城市、循环城市和脚印城市的目标,切实为有效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优化环境、改善服务、提供保障。为何要提“双重转型”、“三个城市”具体指什么?7日上午,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王中丙代表。
作为一名地方政府领导,王中丙代表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最深的感受是,通过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浪潮,正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主要途径。当前,创业与创新在湛江已初见端倪,但尚未形成风尚,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是湛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王中丙代表介绍说,湛江正在坚持陆海统筹,以发展壮大现代临港产业为突破口,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壮大现代海洋产业,着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例如,要以湛江湾区为中心加快建设“南方海谷”,深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打造现代海洋产业集聚高地,建设“科研+市场+生活”的创新园区。湛江位于广东省,市场是不愁的,但科研需要人才来搞,而能否吸引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当地的工作、生活环境。
为此,湛江根据本地实情,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推进城乡统筹,另一方面按照城市“车行要畅顺、慢行要宜人、水行要生态、风行要流通、物行要循环”的要求,加快建设“三个城市”,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实现产城融合,升级发展。王中丙代表说,“三个城市”具体是指建设水资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蓝天碧水、蓝色崛起”的循环城市;打造适合公交出行、单车骑行和休闲步行的脚印城市。
王中丙代表特别向记者介绍了脚印城市的蓝图:街道是生活化的,市民可以坐在街边喝茶聊天;街区是紧凑型的,市民可在自家附近解决购物、上学、就医等基本生活需求;路权要科学合理分配,为自行车道和公交专用车道留出空间;城市绿道要连续,让市民步行出门时能够随处见到绿色。湛江的目标是力争使市民的低碳出行比例达到30%,并逐步提高到40%以上。
王中丙代表说,产业是物质基础,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前提,但城市化又反过来推动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湛江提出的两个转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产业结构转型需要人才,创业和创新也需要人才,只有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加快城市建设转型,筑巢引凤,为本地市民和优秀人才营造一个优美宜居的环境,湛江才能够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本报记者 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