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5日 星期四

    让孤寡老人过上幸福生活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学员学雷锋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温庆生 本报通讯员 陈兴风 田志轩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5日 16版)

        “儿女们来看妈。看了一春又一春。儿女们都是妈妈的小棉袄,温暖着妈妈年老的心。爱心是一把梳子,梳理着厚爱,梳理着真情……”军旅作家薛锡祥创作的这首诗,讴歌的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27队的学员官兵,认养驻地社会福利院孤寡老人的故事。

        20年间,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27队的3706位官兵演绎了一场爱心大接力,从最初认养3位“妈妈”,到如今同时认养20位孤老“爸妈”,让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孤寡老人过上“有儿有女”的幸福生活。

        故事起源于1995年3月3日,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27队教导员孟庆安带领新入校的学员,到驻地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义务劳动。当他得知这里有一些一无子女、二无亲属、三无收入的孤寡老人,晚年生活非常孤单时,当即与队长商议,决定认养3位孤寡老人为学员队“妈妈”。

        翌日,温馨的认养仪式在福利院举行。“解放军认妈妈来啦!”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福利院的各个角落,老人们都兴冲冲地围拢过来。97岁的张锡度、86岁的夏阿花、84岁的刘惠芳三位“妈妈”穿戴一新,早早地坐在会议室里。在热烈的掌声中,军地双方郑重地在“认养孤老协议书”上签字。老人们喜极而泣,紧紧拉着“兵儿女”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一诺20年。为了确保这项活动常态化制度化,27队形成“真情不断线,厚爱续前缘”的接力制度:入学第一课,队干部给新学员讲认养孤老的故事,让孝亲敬老的传统薪火相传;新学期第一个党日,队干部带领新学员到福利院举行认养仪式,让人民军队的宗旨通过一声“爸爸”“妈妈”的呼唤,变为切实的行动。

        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学员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受到爱的洗礼。刚入学时许多学员连父母的生日都记不住,临毕业时几乎都成了“有心人”和“细心人”。而这些,正是这些未来的一线带兵人和基层“党代表”不可或缺的素养。

        有一次,学员们陪郑妈妈聊天时,老人不经意说想吃面条。学员穆家广悄悄出了门,一个多小时后,他端着一碗香喷喷的面条出现在老人面前。

        学员孙昊在毕业留言册上写道:“去福利院向老人献爱心,绝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受益。对我而言,这是一次最直接的孝心培育。”

        27队毕业学员王强现在是第二军医大学某学员队教导员,他带领学员开展“军徽迎夕阳”活动,到驻地敬老院为150多位老人献爱心,多年来从未间断;学员胡宝玉自筹资金开了一家心理咨询室,义务为战士和驻地群众服务;毕业学员刘中发带领连队战士认养驻地多名孤寡老人……27队学员官兵以爱传递爱,将“真情不断线”精神广播各地。

        在27队学员的影响和带动下,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国际饭店、杨浦交警支队等20余家单位相继与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签订敬老协议;上海越剧院、金盾艺术团等单位与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签订结亲共建协议。(本报记者 温庆生 本报通讯员 陈兴风 田志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