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4日 星期三

    履职记

    为传统村落“建档”

    ——访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委员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4日 05版)

        坐而论道,很多人都会;起而远行,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年逾七旬的冯骥才委员,本应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可他却选择继续行走在路上——致力于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

        2014年6月,冯骥才及其团队又启动了一个新课题——“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

        “传统村落是我们文化的根脉,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不可再生,消失了也就没了。”冯骥才说。

        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90多万个自然村消失,很多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泯灭,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也随之灰飞烟灭。

        2012年,在冯骥才的呼吁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工作。目前,已公布三批传统村落国家名录。

        “只认定还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要赶紧为这些传统村落建立‘档案’,因为就在我们说话的此刻,很多村落可能正在无声无息地消亡。”冯骥才说。

        传统村落立档调查从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遗产学等视角切入,分为8大类、25项信息,档案主要以文字、图像相结合的方式,盘清和抢救传统村落的家底,全面清晰地记录各类传统村落的多样性原生态信息。

        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属于前无古人的工程,故前无借鉴,无章可循。为此,冯骥才亲自主持设计《田野手册》和调查范本,对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表格设计及填写、图片资料的拍摄及选取等都作了详细规定。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带队深入河北农村进行传统村落的信息采集工作。

        立档调查工作已经进行了半年多时间,冯骥才及其团队已经为100多个传统村落建立了档案。“万里长征,总算迈出了第一步,但仅靠我们现有的人员和经费,恐怕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还没走完,那些村落就已经消失了。”想到还有大量的村落等待调查立档,他显得有些焦急和无奈。

        目前,参与“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的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等组织。

        “加上志愿者,我们现在的团队也还不到1000人,并且调查经费基本靠自筹。”目前,我国自然村有200多万个,行政村有70多万个,即便只为其中的一部分村落立档,那也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对冯骥才及其团队而言,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也有人称他为唐·吉诃德式的人物。

        在冯骥才看来,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官员到专家学者,再到普通老百姓,普遍缺乏文化自觉,而文化自觉需要的是“不光说,更要做”。冯骥才和他的团队,希望用他们唐·吉诃德式的行动,唤醒社会的文化自觉意识,因为这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