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4日 星期三

    一座千年古城的“生态福利”

    ——江苏扬州描绘生态新蓝图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方莉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4日 11版)
    2月19日,很多市民和游客在扬州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游玩。CFP
    图为扬州市茱萸湾动物园里的火烈鸟。CFP

        近日,江苏扬州的市民观察团团长王麟来在《2015年扬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欣喜地读到了一个新词——永续福利。《报告》上这样写道:“加快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市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让生态成为市民的永续福利,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绿色,是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城市底色”;生态,是这座城市孜孜以求的民生福利。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说:“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是最基本的、最公共的民生,是建设幸福扬州的根基。”继去年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创成“国家生态市”后,扬州今年又描绘出一张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的生态新蓝图。

     

    天更蓝:守住扬州“深呼吸”

     

        “你今天去宋夹城了吗?”这是扬城市民见面时新的问候语。扬州先后投入2.5亿元打造宋夹城,建成以体育为主题的大型生态、遗址、休闲、健身综合公园。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紧依风景秀美的瘦西湖,占地千亩,如果进行商业开发,可以说“价值连城”。然而,这个地方既是‘绿肺’,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扬州让这个“黄金地块”变成了市民体育运动健身的好去处。“这是政府为百姓提供的生态福利”,市民纷纷在微信上点赞。

     

        扬州市市长朱民阳说,要以生态文明建设倒逼经济转型,以PM2.5等指标完成来转方式、调结构;要以民生需求倒逼经济发展,注重社会承受力和百姓感受。

     

        去年以来,扬州借鉴“青奥经验”,打响“雾霾攻坚战”:治企、管车、限煤、禁燃、抑尘……通过“五气”同治,实施“共保蓝天”专项行动。关停一批生产线,压缩钢铁、水泥等行业,倒掉一批“黑烟囱”;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14772辆,斩掉“黑尾巴”;扬州还出台史上最严的渣土车管理办法,通过“三管一重一评比”的办法来遏制“飞扬的尘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不久发布的2014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扬州的生态城市竞争力表现最好,排名全国第6位,居江苏省首位。新的一年,扬州还将打造廖家沟中央公园、蜀冈西峰、宝应湖、江都仙城、仪征枣林湾等六大生态工程,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天然氧吧,守住扬州的“深呼吸”。

     

    水更清:治城先治水

     

        濒临灭绝的江豚,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近两年来,扬州三江营水域频现成群的江豚嬉戏翻腾。成群江豚定居,见证了扬州一路北上的“干净水”“放心水”。

     

        扬州,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区,作为“发力”的源头,扬州治污、防污、监管、涵养多管齐下,把输水沿线周边地区340平方公里范围划定为核心保护区,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和生态湿地恢复,一年接一年发起治污攻坚战,全力打造“清水走廊”。

     

        为了让广大群众“喝上干净水”,扬州先后投入45亿元,收购关停了484个小水厂,铺设供水主管道1500公里、支管网1.5万公里,不仅实现了城乡居民饮用水“同源同网同质”,而且区域供水实现了“不断水、水量大、压力足”,极大地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卫生质量。

     

        今年,扬州将再投入100亿元,推进实施城区“活水清水”工程,8月底之前,实现主干河道活水全覆盖,并对全市所有的农村河道全面清淤疏浚一次。

     

    城更绿:绿杨城郭新扬州

     

        60岁的市民蒋永庆,是个摄影发烧友。5年来,他蹲守在瘦西湖、古运河、郊区乡镇等地,抓拍了数万张鸟儿的“写生照”,汇编成《扬州湿地百鸟风情》画册,镜头里的鸟儿,或嬉戏、或捕食,城市的蓝天碧水随之定格。调查统计,扬州市目前有省级珍稀保护鸟类196种,比2008年普查多了37种,比1980年第一次普查多了57种。

     

        绿杨城郭新扬州。扬州把保住城市永恒的底色——绿色,作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运营的重要原则,将生态保护放在优先考量的位置上。

     

        位于扬州江广融合地带的“七河八岛”,是扬州的地理中心、生态中心。一年前,扬州在此设区成立生态科技新城,一锹未动先定“铁律”:严格控制廊道宽度、建筑高度、开发强度、污染排放,严格禁止违法建设。之后更是将“四控一禁”上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在约51.5平方公里区域中,禁止商业开发的生态“留白区”占总面积近60%。

     

        今年,扬州开始启动新一轮“绿杨城郭新扬州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扬州计划农村成片造林2万亩,新建省级绿化示范村50个,湿地恢复面积4000亩;市区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各县(市)分别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

     

        蓝天掩映千年古城的瑰丽,绿水环绕宜居城市的文明。扬州,正以持续的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地探索出一条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增加百姓幸福感的新路,留给世人“永续福利”。(本报记者 郑晋鸣 方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