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3日 星期二

    “网闻”问切

    沟通到位方能避免“谈支架色变”

    作者:本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3日 11版)

        “网闻”回放

     

        最近一段时间,小小的心脏“支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网上有观点认为,我国心脏支架严重滥用,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利益链条;也有观点指出,在心脏上铸就“钢铁长城”,是挽救心脏病人的有效手段。

     

        公众疑心,医生叫屈,特别是那些已经安装了支架的患者,更是忐忑不安。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对公众提出的关心问题进行解答。

     

    我国并不存在支架普遍滥用现象

     

        “心脏支架手术是目前全球普遍实施的一项心脏介入治疗术。”霍勇指出,这一技术具有安全系数高、创伤小、见效快、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措施。随着该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大量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共开展45.4505万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使用支架约68万个,平均每名患者使用了1.51枚支架,这个数字与美国及欧洲等大部分国家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据统计,美国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平均使用支架数为1.4枚;西班牙1990年至2011年,平均支架使用数为1.5枚;马来西亚2007年至2009年,平均支架使用数为1.58枚。因此,霍勇教授认为,我国并不存在支架普遍滥用现象。

     

        不仅如此,我国还面临着介入治疗使用不足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更严重,更需要关注。霍勇解释说,目前我国约有250万名心肌梗死患者,每年还新增100万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却只有少数人接受了介入治疗。特别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每耽误一秒钟,就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死亡,因此越早开通堵塞的血管越好。然而,我国每年有60余万名心梗患者,能及时开通血管的却不足5%。在欧美国家,80%左右的患者都能获得介入治疗。由此可见,我国心脏介入治疗的程度,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仅凭植入数量认定“过度”不科学

     

        当前社会中流传着一种声音,说医生受到利益驱使,过度使用支架。很多不该放支架的放了,该放一个的却放了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对此,霍勇表示,这种情况不能说绝对没有,但肯定是极个别的,不能代表整体。而且,出现这类情况,也并非是单纯的利益因素,有时可能是医生的技术水平受限。

     

        “有些地方却因此调整了医保政策,限制一次手术可放支架的数量,这种方式并不科学。对于那些真正有需要的患者,可能会因此得不到合适的治疗。”霍勇有些担忧。

     

        霍勇坦言,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可能出现对适应症的选择或治疗过程中的不合理,包括药物治疗也是。但从目前数据来看,支架使用的主流是好的,在临床上谈不上滥用。2012年,针对多个支架植入的病人,原卫生部对部分医院单个病例,植入5枚及以上支架的300多个病例进行核查,其中92%的病例经专家组检查后认为是合理的。

     

    解开公众“心结”还需加强医患沟通

     

        霍勇强调,其实很多矛盾,都是源于医患沟通不到位。

     

        曾经有媒体报道,一名内蒙古赤峰的冠心病患者,在治疗中,体内被一次性植入9枚支架,患者及家属怀疑是支架滥用。霍勇说,此事后来经过调查核实,认定医生的治疗手段并没有问题,手术也是成功的,根本问题是由于医患沟通不足。其实,该患者的心脏上,两根血管几乎全部闭塞,还有一根发生了严重的病变,是非常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病例。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先放置了3枚支架,后发现还需要再放置几枚,所以医生来到手术室外与患者家属进行了商谈,在征得同意后,才又放置了6枚支架。术后,这名患者闭塞的血管完全通畅了。但由于医生和患者及其家属在沟通中出现了问题,可能是没有具体提及二次植入支架的数目,导致了患者对于支架个数和治疗费用不满意,也对治疗效果产生了质疑,进而产生了纠纷。

     

        还有许多患者误以为,接受介入手术后就能“一劳永逸”。殊不知,介入治疗只是治疗冠心病血管严重病变的一种方法,患者血管仍有再狭窄的可能,也就是血管再次堵塞,因此,术后必须坚持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研究证实,即使接受了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心梗复发的危险仍然高于普通人5~7倍。在接受介入治疗后若不持续用药,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有60%~75%的患者会在原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新血栓。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医患之间加强交流。”霍勇提出,医生在手术前,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将支架植入的利弊、手术所需的大概费用等如实告知病患及家属,帮助他们做出判断和选择,以避免“谈支架色变”的尴尬。

     

        此外,霍勇教授呼吁,冠心病的支架技术是全世界公认的先进技术,但任何一项新技术在全世界的普及过程中都难免会遭到质疑,但随着不断发展,终究会得到改进。希望媒体能理性、科学地报道医学领域新闻,多向公众传递客观、准确的信息,同时也希望介入治疗这个被科学证据充分证明的、有效的、救命的治疗手段,能够惠及更多患者。(本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