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吴江在说“京剧还很年轻”这句话时,并没有笑,而是双眼直视记者,一脸的真诚。似乎是怕别人不信,他又有点着急地解释道:“中华文明几千年,戏曲历史800多年,而京剧才不足200年,现在正值青壮年呢。”
“您这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讲的,还是从艺术的角度呢?”面对记者的追问,吴江显然是有备而来:“京剧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一种王者心胸,能够吸收融合其他艺术门类的优点。这种包容性和多元化,决定了它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至于眼下年轻人与京剧的隔膜,吴江认为,这是因为打开国门的时间还不长,许多外来文化涌进来,物以新为贵,“年轻人爱吃快餐,但快餐有吃腻的一天,而吃这种有味道的东西,会越吃越上瘾。”
那么,京剧的味道是怎样的呢?除了抹彩勾描满头珠翠、唱念做打一身功夫之外,吴江更倾心于京剧的举重若轻和润物无声。“比如《龙凤呈祥》这出戏,就是用举重若轻的方式讲了孙、刘联盟抗曹的故事,实际上谈的是统战大问题。可以说,京剧是接地气的。”吴江说。
“就像您的这双鞋一样接地气。”随着记者的话,吴江低头看看自己一身商务装下的圆口布鞋,抬头笑了。一笑,满脸的皱纹都挤到了一起,显老,却也显亲切。“去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必须要深入生活,潜心思考,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才能让京剧永葆青春。”
做了近11年的国家京剧院院长,吴江带团出访过四五十个国家。给他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他带团到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出《杨门女将》。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抹起了眼泪。“戏里要给杨宗保庆祝50岁寿辰,他却没能回来,牺牲在战场上了。美国观众可能会联想到在不久前的伊拉克战场上,他们的亲人朋友也没能回来。戏曲的影响是渗透性的,淡淡的,绵长的,润物细无声。”这些成功的案例给了吴江很大的自信,对于中国的“文化出海”,他只有四个字:大有可为。
当记者称赞他壮心不已时,吴江却笑称自己是“下岗老头儿”了。然而退休后的吴江是典型的退而不休,讲课、指导、调研,填满了他的生活。今年两会,他起草了一份大会发言和六份提案,件件都与京剧有关。
“我老了,但京剧不老。”66岁的吴江说道。(本报北京3月2日电 本报记者 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