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27日 星期五

    以文化人 润物无声

    ——机关文化建设带给乌鲁木齐变化的启示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27日 04版)

        每到周末,乌鲁木齐市机关干部“7坊街”周末艺术讲坛的教室里就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机关干部。他们在这里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书法、美术、剪纸、摄影、舞蹈等课程的学习。4年多来,这样的场景每个周末都会出现,乌鲁木齐市机关文化建设已从建设打造向渗透蔓延转型,并带动了校园、社区、窗口单位等各个领域。

     

    文化建设激活机关活力

     

        距乌鲁木齐市区60公里的萨尔达坂乡派出所,所长陈云涛的午休时间一般是这样度过的:弹唱由自己编写的哈萨克族民谣,或者与仅有的5名派出所成员练练书法。“派出所日常事务很烦琐,民警一周回一次家,有的好几个星期都见不到家人。所以我们建了健身房、书画室,我把家里的吉他也带来了,就是想打造一个温馨舒适、有品位的文化环境,通过民警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为辖区群众服务。”陈云涛说。

     

        打破枯燥沉闷的机关环境,得到的不仅仅是“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效果,更为干部纷繁的工作增添了几分能量。走进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通透的顶窗、随处可见的绿色,还有楼内的图书角、健身房,以及汇集了市两级法院干警创作的200多幅书画、摄影、手工作品。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军介绍:“去年我们办案数量超过了1万件,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很重要,我们搞一些文化建设活动,放松人们的心身,时尚、高雅、健康的活动多了,人的品质、品行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自2010年乌鲁木齐市开展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以来,全市90家机关单位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廉政文化、环境文化五方面入手,抓住了机关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不仅革除了机关单位沉闷的办公环境,还让干部职工从润物无声的文化中体会到了变化。

     

    服务品质源自文化塑造

     

        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迎宾路街道友谊路社区这些天热闹非凡,居民刘广义和几位退休书画爱好者的私人书画展在此亮相。作为社区书画社社长,刘广义说:“社区为我们成立了这个书画社后,带动了一大批居民,不仅形成了一个集体,大家也都成了朋友。”

     

        社区资源多,实际利用少,这是友谊路社区书记方娜的最大感受。通过机关文化带来的转变,社区工作人员从“等服务”到“找服务”,从身边挖掘了一批才艺达人,将木雕工作室、大妈剪纸团等团体纷纷组建起来。“通过这种挖掘,不仅带动了群众,对我们开展社区文化建设也是有益补充,社区干部综合素质都得到很大提升,居民和干部感情也更深了。”方娜说。

     

        乌鲁木齐市每年制定的百件实事民生项目中,涉及国有企业的项目有一半之多。乌鲁木齐市国资委机关文化办公室主任刘国文表示,目前市级管理的12家国有企业已经做到文化、服务相互融合的最佳状态:“大到几十亿的重点民生工程,小到巷道建设等各个方面,企业文化渗透到民生项目工程当中,为推进民生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文育人践行核心价值观

     

        乌鲁木齐市机关干部“7坊街”周末艺术讲坛去年邀请书法、美术、剪纸、摄影、舞蹈等专业老师免费为大家授课,让机关干部有了更好的去处。他们还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开办定期讲座,仅去年就举办了涉及党史、古典文学、科普、经济等领域的“机关大讲堂”14场,6300多人次的机关干部聆听了讲座。

     

        机关干部倪自丽说:“大讲堂让我们补充了很多工作之外的各种知识,还请到金一南、杨毅等比较有名的专家来讲课,机会真的很难得,我的收获也很大。”

     

        以培育和践行机关干部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乌鲁木齐市机关文化建设工作开展4年多来,全市机关干部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工作作风逐步转变。机关大讲堂、机关干部才艺大赛以及美术、书法、摄影展等活动润物无声地感化和影响着机关干部,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点点滴滴的工作当中。机关干部汪冰深有体会地说:“其实文化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几年我们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精气神,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工作中。”

     

        (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