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27日 星期五

    一带一路·大战略新图景

    互联互通 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战略蓝图越发清晰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27日 01版)

    开栏的话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一系列务实合作结出了早期的果实,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今天的“一带一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等各方面正在寻求和实现互联互通。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带您走进“一带一路”建设现场,感受“一带一路”大战略和新图景。

     

        山间回荡声声驼铃,大漠飘飞袅袅孤烟。历史的长调仍在回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宏伟蓝图越发清晰。

     

        广西提出将加快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山东提出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合作;江西省出台33条措施和意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规划即将正式出台,相关内容也成为此前地方两会热议的焦点,各地纷纷依托区位优势,寻求同周边国家合作的发展空间,谋划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

     

        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将进入实质性的推进和贯彻落实阶段。共建“一带一路”,将深刻地改变中国,也将激发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实现互利共赢。

     

    内与外:

     

    从吸引目光到目光向外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实现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对外投资规模大致在1400亿美元左右,约比我国利用外资高出200亿美元。这意味着,2014年我国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这是一个重大转折,意味着我国开放型经济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随着我国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到来,经济发展到了需要统筹内外部经济协调、大规模走出去的新阶段。在以往加大能源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我国基础设施、制造业‘走出去’范围,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他指出,我国周边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初期,桥、路等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中国通过技术和服务输出帮助相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完全有能力助力他们的经济成长,同时也能分享到他们改革发展的红利”。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看来,建设“一带一路”也是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过程,“不仅是中国通过技术装备优势帮助他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是我国学习提升的好机会,譬如一些国家环保产业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将有充分的合作空间”。

     

    广与深:

     

    涵盖基建、区域一体化等重大议题

     

        作为关系我国未来发展且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全局性构想,“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一年多来,已有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充分说明了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一年多来,各个层面的资本输出和企业“走出去”战略已经启动。除了对外投资审批流程大大简化,高层领导人甘当“推销员”,高铁、能源、基建等领域的国内企业更加速了海外投资的步伐,金融“输血”力度不断加大,仅工商银行“一带一路”境外项目贷款就达109亿美元。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从目前各地传递出的连接国际大通道的实际需要看,“一带一路”已辐射全国大部分地区。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丁文锋表示:“目前来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成为突破口,发挥基础性作用和示范效应。重点方向是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若干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依托重点港口城市,共同打造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就区域而言,西北、西南和沿海港口城市的地位会尤显重要。”

     

        侯永志认为,在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为突破口的同时,“一带一路”建设还要注重产业合作、畅通投资贸易、拓宽金融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共同推动生态环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据此分析,除基建之外,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文化、环境等多个重大议题都可能包含在即将推出的“一带一路”规划中。

     

    先与后:

     

    基础设施优先“走出去”

     

        从“一带一路”涉及的我国周边60多个国家和地区看,这些经济体情况各异。“我国需要与各个经济体充分沟通、交流和协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目前来看,绝大多数国家是相当欢迎的,但还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有主有次,坚持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力求取得实效。”牛犁指出。

     

        在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看来,距我国相对较近的国家可以优先推进,政局稳定、与我国保持长期友好关系的国家也可以优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弱的国家也要优先推进,“只有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了,相关制造业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基础设施是基础。”他建议,要在一些国家优先做出良好示范,从而吸引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加入。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资源禀赋各有特点,现代化所处的“代际”各不相同。“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积极寻求彼此的文化认同;还要了解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提供适合他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产品与服务;同时要着力培养我国自己的民族品牌,绝不能把劣质、污染等问题带出去。”侯永志说。

     

        丁文锋强调,要统筹兼顾、系统推进,国际上,要处理好“一带一路”平台机制与现有其他平台机制的关系;国内则需要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部委间要合理分工、协同合作,同时避免各省区市建设方案定位重合、项目重复等现象,整合国内资源,为与沿线国家开展务实合作提供可靠的对接平台。

     

        (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