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27日 星期五

    美丽中国万里行

    天津蓟县: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

    作者:本报记者 陈建强 本报通讯员 闻鹏亮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27日 11版)
    风景如画的郭家沟旅游特色村。张静宇摄
    蓟县城区俯瞰。 苏荣之摄

        羊年春节,天津蓟县接到喜报:在农业部发布的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推介结果中,蓟县常州村和白庄子生态湿地景观分别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

     

        在被称作天津“后花园”的蓟县,人们爱说“靠山吃山”——过去他们吃的是“建材饭”,把一座座山体掏空;如今他们则是把秀美山川打造成了一只只“金饭碗”,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

     

    ●让秀美山川成为“绿色名片”

     

        山是蓟县的绿色宝藏。

     

        然而,上世纪70年代,蓟县作为建材基地,青山曾遭到掠夺式的开采而变得千疮百孔。小矿山、小采砂、小炼铁、小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低效能企业,使蓟县的山变秃,水变浑,澄净的空气变得烟尘弥漫。原本“旅居”于此的候鸟也成了匆匆“过客”。

     

        “不能让祖宗留下的青山绿水毁在我们手中!”痛定思痛,蓟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从2006年开始,先后关停了年效益达3000万元的两个水泥厂,关闭了年产值两亿多元的400多处石料厂和采砂点……此后蓟县又投资两亿元,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飞播造林等措施,造林育林60余万亩,使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47%,在1590平方公里城乡“织”出了一张绿网!

     

        曾几何时,群山之间,一片片矿山创面犹如一道道“城市伤疤”,分外刺眼。为给裸露山体披上“新装”,蓟县先后实施了大兴峪、小渔山等4个山体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了蓟平高速两侧废弃矿面修复工程。2013年,蓟县又全面开启天津市最大的“矿山复绿”行动,重点治理天津市石矿、东后子峪、渔山等8处废弃矿区,修复创面337.2万平方米。目前,矿山创面综合治理全面铺开,8个矿区已完成山体削坡88万立方米。

     

        坐落在蓟县的于桥水库,被天津市民形象地称为“大水缸”,其水质直接关系着市区1400万人的饮水安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库水质保护难题,蓟县开始实施新城区建设、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文明生态村建设、畜禽养殖技术改造、水库封网管理等一系列治理工程。截至2014年底,蓟县新城建设安置区累计开工310万平方米,88万平方米住宅交付使用,2万多人喜迁新居,28个还迁村完成土地复垦4935亩;水库北岸养殖圈舍“生态床”改造全部完成,累计改造37万平方米,实现年削减总氮236.1吨、总磷26.46吨;水库警戒区实现封闭管理,林草湿地工程的实施在水库周边形成了天然的生态屏障。

     

        坚持“生态立县”理念,写好“绿色发展”文章。如今,绿水青山已成为蓟县的一张“亮丽名片”。去年12月15日,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公示“2014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认定名单,蓟县穿芳峪镇小穿芳峪村榜上有名;2015年1月30日,黄崖关长城风景名胜区再上“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榜单。

     

        继2010年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之后,蓟县已相继拥有1个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2处“中国美丽田园”,1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生态立县”开启发展新局

     

        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也为蓟县的产业发展带来了绿色动力。

     

        依托优美的山水资源,蓟县的旅游产业越做越大:2014年,该县共接待中外游客15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亿元。近年来,蓟县的旅游收入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一个“黄金周“综合旅游收入就达到1.5亿元。

     

        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也让现代农业大放异彩,盘山磨盘柿、天津板栗、黄花山核桃、州河鲤鱼、红花峪桑葚相继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蓟县农产品叫响京津冀的“金字招牌”。

     

        许家台镇曾经是天津市最大的采石场,也是有名的重污染区。当年,仅这一个镇,每天运出的砂石料就达8万吨以上。如今,石料厂和采砂点留下的废墟上,总投资达600亿元的十几个大项目在这里集聚:国际文化产业教育园、盘龙谷文化城、盘石坊、漫山红墅、星梦工坊、国家画院天津创作基地、艺术馆、国际演艺中心等项目已基本完工……

     

        生态项目和生态小城镇的落成,又催生了许家台的现代服务业。经过培训的山民,如今干起了物业、装修、园林、保安等行当。仅绿色科技园一个项目,就能安排全镇3500人就业。

     

        生态环境的改善为项目集聚、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天津专用汽车产业园、上仓工业园两个天津市市级示范工业园区和盘山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吸引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度假等一批好项目。2014年,蓟县实现生产总值361亿元,增长14%;县级财政收入64.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3亿元,增长20%。绿水青山创造了金山银山。

     

        “我们将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进一步放大生态优势。”蓟县近日又确定了2015年的“生态日程”:继续推进于桥水库水源保护工程,全部完成8万亩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任务;在19万平方米汇水流域实施畜禽养殖生态床改造;加快矿山创面综合治理,完成山体复绿330万平方米;推进镇乡污水处理厂网和于桥水库北岸污水管网建设,建成8个区域垃圾转运站,投入使用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

     

        争创国家公园试点,保护好天津市北部山区自然生态,全力打造京津冀生态涵养协同发展实验区——这是蓟县给自己定下的奋斗目标,对此,他们很有信心。

     

        (本报记者 陈建强 本报通讯员 闻鹏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