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23日 星期一

    新春走基层·团聚的时光

    种下两棵桂花树

    作者:本报记者 于园媛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23日 02版)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把两棵桂花树带到了我家。从广西桂林到位于苏北的邳州,两棵树连接着两家人。

        为了过年,也为了给外婆过大寿,我和爱人赶时间一起从北京返回桂林他的家。

        南国的春节,不同于北方的一片萧瑟,它是真正春天里的节日。一场大雨落后,层峦叠嶂,愈远愈淡,有水墨晕染的层次。空山新雨后,黄牛在地上漫步,油菜花开,沃野青青。

        对于我这个北方姑娘来说,结婚后第一次在南方小镇过年,既是新奇的体验,也是味觉上的挑战。

        我们的第一站是他舅舅家。这个村子有着武侠气息的名字:青木冲。站在村口观望,可见一排徽式建筑,黛瓦白墙,马头墙高高翘起。舅舅家盖了三层楼房。我嚷着赶紧去看外婆,听说她最近身体不大好。八十八岁的外婆坐在火塘边,皱纹深刻,柴火一直烧着,伙房梁柱上挂着一条一条切割好、正在熏制的腊肉。爱人向她介绍:“这是外孙媳妇!”她握住我的手一直笑。

        吃饭了!炭盆烧起来,红红的炭火上面架着一口大锅,旁边一圈小桌框用来摆放餐具。“就这么吃?”我有点犹疑。“是啊,肘子肉火锅是最高规格的待客礼遇。”爱人看着“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大锅给我释疑解惑。拌上辣椒调制的味料,接过盛情难却的大块肘子肉,长辈们一边说着“怎么长得那么瘦”,一边催着使劲儿吃。所谓乡愁,大多是胃里的那份妥帖。在这热烘烘的年味里,我竟一时有点想念家里的煎饼和炒菜了。

        妈妈打电话过来说,过了年回家时能不能带一棵桂花树回来。

        元旦时候,因为我的结婚仪式,身在苏北的爸妈专程赶来桂林。妈妈最喜欢这里成排的桂花树,说这些树“有的开白花,有的开黄花,如果种在家院子里,肯定香极了”。我还在担忧路途遥远不好带,公公婆婆欣然答应了。桂花树在桂林随处可见,家家堂前屋后一两棵,亭亭如盖,冬天里仍叶子油亮,即使是这几天,有些树上还开着淡淡的小花。

        第二天,大舅舅从自家的桂花园里挖来了两棵拇指粗的小桂树。“一棵太孤单,两棵成双成对。”大舅舅说。小舅舅见这树已然一米高了,怕上了火车不好带,于是拿来剪刀,三下两下剪得只剩下了主干和几片叶子。两棵树在爱人家的菜园里,迎着阳光雨露又生长了几天。过了年,大年初三,公公把它重新移植出来,我们大包小包拎着上了高铁。

        唯一的一辆桂林直通徐州的高铁是2014年年底开通的,原来近30个小时的路程,就只需要8个小时了,婆婆称这是两家的“直通车”。

        一路飞驰,到达家中。第二天一大早,弟弟就起床,挖坑,栽树,用铁锹培了一层又一层土。迎着北方清晨的冷冽空气和灿烂朝阳,两棵桂花树细细的枝干带着几片油亮的叶子,显得有些纤弱。弟弟说:“这能活吗?”爱人满脸自信:“必须能活!”

        我和爱人在这两株小苗前留了一张影。我们希望每年都可以在桂花树下,留下一年年成长的变化。

        (本报江苏邳州2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于园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