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三亚,北有伊春。”这句话曾被讥讽是“为他人作嫁衣的广告”。而今,冬季十数万龙江人去海南三亚等地“猫冬”,夏季数十万南方人来伊春等地度假养生的事实,已为这句城市推广语做了生动的注解。当然,“南雁北飞”夏天来黑龙江的人不只伊春一地,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大庆等现代都市,以及五大连池、漠河、海林、东宁等“小地方”,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旅游度假或“异地养老”。由此也大大推动了黑龙江候鸟式异地养老和养生旅游度假产业的快速发展。
筑巢引候鸟,从“南下”到“北上”
每年春节前后,不少京津沪及南方省区的养老机构、个人就开始提前预约“北上纳凉”。72岁的湖南老人王启国,经过几轮比较,与哈尔滨润福老年公寓签订了每年6月至9月的入住协议。“相比我们南方夏季又闷又热的‘桑拿天’,哈尔滨的清凉真是太舒服了。”王启国和老伴去年夏季来哈尔滨旅游后,就决定以后每年夏季都到哈尔滨度假养老。
前不久,全国31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在江苏无锡签订了全国异地养老联盟合作协议。“榜上有名”的哈尔滨安康社会福利院院长陶奉君这几天可忙坏了,因为联盟中来自江苏、成都、北京等地的养老院都要提前预约夏季组团来避暑纳凉。“从目前看,预计会有上千名老人过来入住。进入今年5月末工作人员值班室都要腾出来了。”陶奉君说。
据了解,2014年6月黑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黑龙江要积极发展夏季养老产业,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拓展候鸟式养老、异地养生等夏季养老服务新业态,鼓励各地依托大型养老机构、疗养机构和闲置的政府接待服务机构建设夏季养老接待基地,整合养老、旅游等公共服务资源,发展夏季养老服务联盟。
不仅如此,黑龙江省还将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写进了2015年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借助生态化优势,与健康医疗服务业、旅游业紧密结合,推进候鸟式养老。
“黑龙江自然禀赋良好,发展候鸟式养老很有前景。”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王爱丽说,“打造候鸟式养老方式,将与生态、食品安全、医疗服务、旅游等方面的供给能力紧密结合,黑龙江拥有大小兴安岭森林系统、扎龙湿地等优越的生态资源、无可比拟的绿色食品资源、丰富的医疗资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可满足老年人对养老、健康、旅游和休闲的多种需求。”
释放潜力,变“凉资源”为“热经济”
借助黑龙江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东风,伊春市积极推介“生态伊春 养老福地”的品牌。“我们刚刚与台湾签订了海峡两岸健康养老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对方将以其专家团队为伊春的养老产业提供更全面、更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产业规划和项目规划,并以其专家团队为伊春的养老项目免费提供前期的顾问咨询服务。”伊春市民政局局长印岩说。
黑龙江发展候鸟式养老服务不仅激活了该省的养老产业,也吸引大批外地投资者。“两年内,我们打算在哈尔滨设立养老床位1000张。”北京馨花园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华臣说,“现在我们在全国招收的老年会员达12万人,可为其在全国各地提供候鸟式养老服务。从这两年的发展趋势看,来自发达地区的老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把哈尔滨列入夏季候鸟式养老的目标地。”
“凉爽夏季、青山碧水、富氧空气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利用好黑龙江的自然禀赋,在全国打造‘夏季养老在龙江’的品牌,做大做强全省候鸟式养老服务产业。通过推动养老服务业、并带动与之相关的健康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黑龙江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完善配套服务,“夕阳工程”转成“朝阳产业”
优惠政策作保证,民间资本作补充,让养老服务产业有米下锅。在设施方面,黑龙江省今年梳理出近300处关停企业厂房、撤并学校校舍、转型医院,特别是停建、停用的“楼堂馆所”等政府闲置资产,将其改转为养老服务项目。在资金方面,从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融资信贷需求等方面出台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的投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养老服务产业潜力巨大。”哈尔滨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姜鸥分析说,随着老年人收入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以“夕阳红”为特征的养老产业必将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王爱丽认为,黑龙江省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完善配套服务:一是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重点突破护理人员短缺、医保结算覆盖面窄的问题。二是针对老年人对生活便利程度要求较高的问题,建议政府充分发挥整合资源的优势,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体,实施“一卡通”多功能服务。三是针对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建议采取成立老年社工事务所、在机构或社区设立社会工作处和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本报记者 孙明泉 朱伟华 本报特约记者 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