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最盼望的节日就是春节。北京的春节到处红红火火,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穿新衣、观灯会……要多热闹就有多热闹!
俗话说得好:“腊月一到,有钱没钱都要过年。”每到节前,父亲母亲早早就开始忙碌起来:母亲负责蒸馒头、豆沙包,她先将高粱秆的端头用刀划成梅花状,蘸上红食色点在每个馒头、豆沙包的正中,然后将其放在院中的一口大缸中冻起来;父亲则忙活着做一大锅红烧肉、米粉肉以备春节的大餐。到了除夕之夜,先请祖辈们坐在八仙桌的上座,父辈们也相继落座,孩子们轮流吃完饭后,就会拿着鞭炮、举着灯笼到胡同里乱跑,那心里乐得就像开了花一样。大年初一早上,孩子们挨个给长辈磕头拜年,爷爷奶奶会给孙辈几个硬币压岁钱,这每每成为我们这些小毛头最高兴的事。
把老舍先生的名作《北京的春节》和我一生的阅历联系在一起,激起我创作的动力。老舍先生这篇作品主要是介绍北京的春节,既是一个民俗过程的展现,又是北京传统文化内涵的一个很丰富的表现过程。我是在老北京的胡同里长大的,老北京的那些民俗民情像电影镜头一样经常在我脑海中闪现。所以,在创作的时候,我只需要把这些画面从记忆的抽屉中取出来。把我对北京传统文化里的一些感受和我所知道的都融在创作当中。比如,这本书创作当中前后出现了一家人,我想通过这一家人拉近读者和这本书阅读时的这种感情的共鸣,特别增加了一些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当时的玩具、吃的东西、典型的民族小吃,包括现在桌子上饺子、鱼……这些我尽量画得稍微具体一些,以突出北京春节的气氛。
《北京的春节》 老舍 文 于大武 图 连环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