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武陵山中最令人陶醉的时节,阳光明媚,群山万壑也披上了绿装。2月13日,记者来到湖南省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精神焕发的村民,整洁秀美的苗寨,修葺一新的民居,络绎不绝的游客……与一年前记者所看到的旧貌,已大不相同。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该村视察时,坐在村民家的院坝里,与村民们算收成、指方向,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一年多来,花垣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在十八洞村办点示范。目前,已在贫困对象识别、支柱产业发展、居住环境改善、民生事业服务、扶贫力量整合“五个精准”上实现突破,解决了扶贫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漫灌”改为精准“滴灌”,以一家一户的需求精准选择扶贫政策,让有限的投入在真正的贫困对象上产生实效。
“十八大精神起春风,十八洞人民筑新梦。十八般举措惠民生,十八代子孙福无穷。”村支书龚海华带着记者一边走一边看,还唱起了新编的苗歌。
“呵呵呵,水通了、路宽了、房美了,儿子终于娶上媳妇了。”来到古稀老人施成富家,他正与几位村民像盘点一样,口算着村里变化的流水账。他说:“原来,我们寨子车不通、水不通、电价贵、房子破、厕所臭、厨房脏。现在好了,重庆的女孩也愿意给我当儿媳。”另一位姓杨的老汉则笑着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用的是小水电,枯水期要分单双日供电,实在很不方便。农网改造后,全村人用上了安全电和平价电。”
趁老人们谈话的间歇,村支书龚海华介绍:“县里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要求,对我们村实施‘精准扶贫’,村里水、电、路,房、厕、厨6类基础设施问题得以解决。已完成民居改造、改厕、改厨共140多户,架设供水管道8800米,新修水渠2000米,铺设入户石板道1万平方米。5.8公里的进村公路扩改工程正加紧实施。”“你看,扩改后的公路有8米宽,可以并排开两辆车呢。”旁边的石老汉也在补充着。
“习主席到苗山,全村群众沸腾喧。问寒问暖看家境,召集干群共座谈。开富路,劈财源。苗区加速小康迁。”翻开《崇山诗词》集,花垣老作家田应喜的一首词《金错刀·习主席来到十八洞》把村民对习近平总书记到村调研、亲民爱民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说起村里民族文化的发展,老支书石顺莲举出一系列事实——以习近平总书记到村考察而创作的“你是大姐”主题画展,在村里首展。中国微电影大典组委会首部微电影《寂寨》开机仪式在村里举行。此外,以十八洞村发展变化为题材的党建电视教学短片《筑梦十八洞》、诗歌《习近平主席访苗寨》《如何称呼您》等陆续完成或发表。
时近中午,村民施成富家的堂屋又摆起了长桌宴。施成富笑呵呵地说:“发展休闲旅游,让我家受益最大,我办了农家乐,搞饮食服务收入不错,贫困户的帽子快要脱掉了。”石顺莲则说:“村里成立了苗绣合作社,与吉首金毕果民族服饰公司等签订了销售订单,90多名妇女,坐在家里刺绣,人均月收入可达1500元。”
“种猕猴桃西瓜,养黄牛白兔,绣苗衣裤边,搞农家餐饮,抓劳务输出,兴休闲旅游,成了村民致富的六大产业。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2518元,比2013年增加850元。”村主任石进南介绍,“按照‘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的脱贫思路,村里成立了十八洞村猕猴桃开发专业合作社,采取股份合作形式,注册资本600万元,与县苗汉子合作社共同创建十八洞果业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县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建立了千亩高标准猕猴桃基地。全村225户村民,通过资金入股都找到了‘借地生金’的致富路子。”
话别时,村民龙慧也唱起了自编的苗歌——“十八大精神似东风,十八洞人民把春逢。十八路干部走基层,十八般武艺治贫穷。”歌声在十八洞的山谷萦绕飘飞、回声悠扬。
(本报记者 龙军 本报特约记者 禹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