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6日 星期一

    艺坛杂议

    综艺电影不应成为市场主流

    作者:博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6日 14版)

        艺术上先天不足的综艺电影大行其道,破坏的是整个电影市场的生态环境。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应当拥有大量的类型片来保障产业机器的顺利运行,也需要一定数量的艺术片以提振业界的整体质量。传统电影人在对综艺电影批判时,也要反躬自省,如何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来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

     

        近日,刚在电视上播完的热门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乘胜追击,推出电影版,上映首日狂揽近7000万元票房。与之同期放映的综艺电影《宝贝,对不起》,以及定于羊年大年初一的《爸爸去哪儿2》,也在各种营销手段的作用下获得了高关注度。这并不是同类影片的高调首秀。2014年春节档上映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以6.95亿元票房收官,开综艺电影票房成功的先河。只是,票房热闹之余,社会各界对这类影片的争议声不绝于耳。日前,冯小刚直言,某些综艺节目大电影几天就拍摄完成,还获得很高的票房,这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继续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此话一出,再次引起业界人士的深思:真人秀节目火爆大银幕,这一现象对中国电影业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

     

        “这是电影吗?”这是自诞生之日起,综艺电影受到争议最多的问题。无论是《爸爸去哪儿》,还是《奔跑吧!兄弟》都是把“电视综艺”变成“电影综艺”,并利用电视节目积累的人气和参演明星的号召力,为票房提供保障。作为粉丝经济的一环,综艺电影其实就是一款特殊的“周边产品”,从商业的角度或许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然而,这种合理性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却说不通——此类影片的生产违反了电影创作的基本规律,在艺术上乏善可陈,所以它们本质上不是电影,而是“秀”。比如,《奔跑吧!兄弟》拍摄时间只有6天,公映版除了对其中两天的素材进行直播外,大部分或被弃之不用,或被粗剪进末尾的MV式的桥段中,颇有拼凑应付之嫌;《宝贝,对不起》则属盲目跟风亲子节目之作,观众对其的评价是“网上的预告花絮比电影本身的故事还完整好看”;开风气之先的《爸爸去哪儿》虽然收揽众多优秀演员为其撑场,票房也非常可观,但作为电影作品却拿不出有别于电视荧幕的新意,是否对得起“业界良心”,值得商榷。

     

        这种艺术上先天不足的综艺电影大行其道,破坏的也许是整个电影市场的生态环境。据统计,《奔跑吧!兄弟》公映首日便以35%左右的排片比高居第一。去年,《爸爸去哪儿》大电影马年春节首映当天排片比在30%左右,其续作《爸爸去哪儿2》又将瞄准羊年大年初一这样的“黄金档期”。如此声势浩大的排片量扎堆“贺岁”,让本应该选择多样、膳食均衡的电影节日盛宴,沦为“营养不良”的综艺大电影独占鳌头的“快餐车”,观众身处这样的环境,很容易“吃坏胃口”,甚至形成“电影本就如此”的误解。

     

        反观海外电影市场,电影工业相对成熟的好莱坞也有综艺电影,只不过无论是对电视真人秀持批判态度的《楚门的世界》,还是与真人秀节目合谋盈利的《饥饿游戏》,其本质首先是电影,只是以真人秀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而《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的节目模式原产地韩国,甚至不存在综艺电影的概念。有专家分析,这是由于韩国一年制作的电影数量相对饱和,院线每天都有优秀作品上映,再加上观众对电影艺术性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综艺电影没有市场竞争力。由此审视中国市场,为何综艺电影的跟风之作前赴后继?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商业气息过于浓郁的市场环境下,短期票房成为电影回本盈利的重要保障,而影片质量却越来越不受重视,使电影市场逐渐形成“重营销不重口碑”的推广策略以及“重商业不重艺术”的浮躁心态。而相对于制作周期长、对创作者艺术水平要求较高的传统电影,综艺电影正是投入成本少、来钱快、风险小的好方法。然而,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赢得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一时利好,断送的却可能是整个电影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试想,如果一部制作周期不足一周的综艺电影总能轻松击败同期上映的、可能是创作者熬尽心血、历时数年创作拍摄的传统电影,那长此以往,还有谁会愿意耗时费力深耕艺术创作,中国电影艺术还如何进步?

     

        综艺电影不应成为市场主流,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应当拥有大量的类型片来保障产业机器的顺利运行,也需要一定数量的艺术片以提振业界的整体质量。《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票房火爆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电影产业中优秀儿童片、青春励志片以及合家欢电影、贺岁喜剧片严重匮乏的现状——毕竟,正餐若吃不饱,快餐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所以,传统电影人在对综艺电影批判时,也要反躬自省,如何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来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只有“良币”足够多,足够好,才能将“劣币”驱逐出去,中国电影市场的昌明之日才能真正来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