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6日 星期一

    林建华履新——

    北大从来不止是一所学校

    作者:本报记者 王庆环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6日 06版)
    CFP

        2月15日上午9时30分,北京大学召开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中组部副部长潘立刚宣布中央、国务院关于王恩哥、林建华职务任免的决定并讲话,王恩哥不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另有任用,林建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117年的北京大学,2月15日迎来历史上第27位校长。

     

        林建华可能是北大人最不陌生的校长。这位老北大,是北大77级化学系本科生,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6年起任教于北大,先后在北大学习工作达30余年。4年前,他出任重庆大学校长,1年半前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但离开仅4年,他又重回故地。

     

        林建华和许智宏也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北大本科毕业生出身的北大校长。

     

        这一次,林建华还以非院士身份突破了1996年以来北大校长均为院士的界线,耐人寻味的是,当年正是这一身份,使他在出任浙大校长时遭遇质疑风波,然而,伴随着他在浙大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大学还是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大学校长与院士身份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样的人能担任大学校长。

     

        当年,很多北大师生对林建华遭遇的风波感到难以理解,还有北大老师在浙大演讲时表示:如果林建华不任浙大校长而重返北大任校长,将是浙大的遗憾,北大热烈欢迎。

     

        林建华在北大时期就展示了善于改革的特点,虽然低调而不为外界熟知,实际上北大内部不乏非常尊重林建华能力的师生员工。

     

        此前,林建华任教务长多年,推动了北大本科教育改革。主导教授上讲台,改变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在全国率先尝试建立本科一年级学生的顾问老师制度,开启中国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新举措的先河。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教育部公布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北大以16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或并列第一而引人注目。因为学科建设很难立竿见影,北大取得如此佳绩,其中自有8年主管学科教学工作的常务副校长林建华的一份汗水。

     

        作为许智宏、周其凤两任校长的得力助手,林建华操盘北大包括人事制度在内的多项重要改革。林建华还熟悉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这在北大尤为重要,兼善理工和人文社科,以免学科隔阂造成不解甚至误解,林建华是少数有经验的校领导之一。

     

        2010年12月,林建华赴重庆大学任校长,走到独立领导高校改革的前台。他的改革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和误解,对此,他淡然回应:“重庆大学人事改革主要针对严重的近亲繁殖,虽然触及既有格局,但改革整体上惠及师生良多。”

     

        林建华是优秀的化学家,在学术上颇有建树,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为了专心高等教育工作,他在上任重庆大学后就请学院聘请青年学术带头人接管了自己在北大的实验室,表达了奉献更多精力给高校管理和改革的决心。

     

        2013年6月到任浙大校长前夕遭遇质疑风波,林建华的表态仍是淡定的:“做人做事,当不畏挑战、当换位思考、当虚怀若谷”,“校长是为社会和师生服务的岗位,不一定最有智慧,但一定要善于激发大家的智慧;不一定是全才,但一定要豁达乐观、知人善任。校长要努力搭建平台,让这个平台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科学和人文成为大学发展的双轨,让所有人的潜力能充分发挥。”

     

        今天,林建华重回北大,出任校长,他的履新演讲让人们见识到他的激情:

     

        “北大从来不止是一所学校,她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寄托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未名湖从来不止是一潭湖水,它荡漾着学者淡泊名利的誓言;静园也从来不止是一席草坪,它承载着学子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执着!这里的一木一石,即使再普通不过的园林景观,也都被赋予了太多的梦想与期望。”

     

        “大学发展,也必须坚持自己的精神传统和核心价值。我们不能为世俗而抛弃学术的独立与尊严,也不能为名利而哗众取宠、放任自流。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应当是简单的、纯洁的,不允许有尔虞我诈、奉承迎合,也不应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大学必须守护真理的纯洁,不允许任何不良风气玷污青年人的灵魂;大学有责任代表社会良知,维护核心价值,只有把师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

     

        (本报北京2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王庆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