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

    “她把一生奉献给诗歌”

    ——诗歌界缅怀当代女诗人李小雨

    作者:本报记者 付小悦 饶翔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4日 04版)

        本报北京2月13日电(记者付小悦、饶翔)记者从中国诗歌学会获悉,当代女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诗刊》原常务副主编李小雨于2月11日在京病逝,遗体告别仪式拟定于2月17日举行。

        李小雨,1951年生,其父亲为著名诗人李瑛,在家庭的影响下,自幼接触诗歌。1972年,21岁的李小雨发表第一组诗歌《采药行》,从此步入诗坛。她著有《雁翎歌》《红纱巾》《玫瑰谷》《东方之光》《声音的雕像》等诗集,多首诗作被选入各种选本。其纪念香港回归的诗歌《最后一分钟》被收入小学语文教材。李小雨1976年起到《诗刊》编辑部工作直至退休,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李小雨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诗歌,奉献给了《诗刊》。”《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说。“她从2008年开始正式主持《诗刊》的编务工作,这么多年来培养和发现了很多青年诗人。很多当下的优秀诗人,都和她当年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我从开始学习写诗,就读她的诗歌。”在商震的印象中,李小雨是一位质朴、敦厚、善良的老大姐。“她是很懂得坚守的一位诗人,很多朋友都把她当作一个传统诗人的形象来传颂。”

        与李小雨在《诗刊》共事20多年的周所同,也沉浸在悲痛中。“小雨正派、善良、朴素,不仅是好诗人,也是位好编辑,作者视她为朋友和亲人。这两天我接到许多外地朋友的电话,要来北京送小雨一程。”周所同说。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程步涛说,作为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李小雨近年来为学会做了大量琐碎而耗费精力的组织、协调工作,对于全国诗歌界的交流功不可没。“小雨和李瑛先生作为‘父女诗人’,一直是中国诗坛的佳话。小雨突然辞世,是中国诗歌界的损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