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3日 星期五

    再谱合作共赢新华章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综述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纪博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3日 04版)

        在2月12日召开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齐聚古代“海丝”起点城市中国泉州,就“打造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主题展开研讨。嘉宾们论古今“海丝”,谈历史启迪,为弘扬丝路精神,再燃智慧火花;交流沟通,凝聚共识,演绎一场又一场令人振奋的头脑风暴;展望未来,献计献策,对实现共赢发展充满期待。

     

    继往开来,传承“海丝”精神

     

        发端于汉代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在海上与各国交往的大门。千百年间,通过这条绵延万里的海路,沿线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交汇交织、碰撞融合,激荡出耀眼的光芒,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也为今天的“新海丝”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思想启迪。

     

        “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亚欧许多国家连接在一起,促进了人文交流,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和经济项目。”沙特伊玛目大学教授萨利赫·阿萨格瑞曾任沙特驻华大使馆文化随员,目前还任教于中国高校。这位“中国通”认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融合,使风俗传统各不相同的亚洲人民和睦相处。

     

        “弘扬丝路精神,要坚守和平发展信念。”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蒋建国表示,中国人历来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以和为贵、和气致祥、和气生财。他说,海上丝绸之路开创的和平航海模式,使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能够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海上丝绸之路持续数个世纪繁荣兴盛的根本保证。

     

        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提出,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他表示,在新时期,开放、和谐、平等、包容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价值观。

     

    包容互鉴,打造共同体意识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端连着中国,一端通往世界。沿线国家如何共同建设“新海丝”,嘉宾们各抒己见,达成诸多共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局长程国强认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惠及各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建项目,是沿线国家的共同事业。推进“新海丝”建设,目前的重点是推动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在内的互联互通。

     

        由于“一带一路”覆盖多个国家,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政治体系、法律环境、经贸规则、语言文化、货币等方面的新挑战。但是,有意愿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方,都是本着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思维,一定能在求同存异、包容互鉴中找到合作之道。巴基斯坦驻广州总领事巴伯·阿明表示,“一带一路”为全球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果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一构想为中巴之间原有的战略经济政治合作增添了新活力。欧盟—亚洲中心主任弗雷泽·卡梅伦说,欧盟正以极大的兴趣关注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新丝绸之路一旦形成,将有效地推动中国和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发展。”

     

        “我们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相似,我们的共同语言也会越来越多。”周明伟表示,形势的发展和地缘的关联需要沿线国家共同建立利益共同体意识、命运共同体意识和责任共同体意识,在加深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增加我们的共同语言。

     

    承载梦想,五洲智慧再起航

     

        展望未来,与会嘉宾对这一宏大的系统工程充满信心和期待,并纷纷提出建议设想,为“新海丝”建设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日本福建经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陈秀姐在日本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交流工作,她建议着力推动“新海丝”沿线国家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互动。她说,开展国际青少年的互相交流,势必会对中国及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们非常期待政府和民间一起努力,为中外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

     

        “新海丝”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陈晓星表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要力促中国铁路“走出去”,以铁路为纽带,搭建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实现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流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则提议,将文化产业发展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总体战略布局。

     

        在古代“海丝”的起点,五洲智慧再次在这里起航。梦想为帆,合作为舵,奋斗为桨。人们坚信,在跨越时空的“海丝”精神映照下,中国与世界各国一定能再谱合作共赢新华章。

     

        (本报泉州2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高建进 纪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