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2日 星期四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国梦圆时家梦好

    ——一个江西村庄的乡愁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许军 肖良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2日 01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光明网专题页面

        从位于武夷山余脉西麓的江西赣州会昌县城出发,向西北驱车而行,在丘陵和田野间穿行近40公里后,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村庄——杉排新村映入了眼帘。

     

        杉排新村的正式名称是会昌县庄埠乡寨富村杉排小组,得名新村是因为老房子全部推倒重建了。那么,在这片全新的乡土上,还有乡愁吗?在这里,记者听到了杉排村民的乡愁故事。

     

    乡愁是一种期盼

     

        年关将至,27岁的赖福长带着妻儿从福建厦门回到了家乡杉排。

     

        “终归没有老家亲切。”虽然已经在厦门买了房,但赖福长还是通过“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在老家建了新房。

     

        5年前,外出务工的赖福长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忆及当年,他说:“回来办结婚登记时,我心里非常紧张,害怕把未婚妻吓跑了。”当时的杉排,全是老旧昏暗的土坯房,杂乱无序,一片颓败景象。那一次,赖福长和未婚妻仅在老家吃了顿午饭,就直接到县城投宿了。

     

        2012年起,在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扶持下,杉排70多户人家开始全面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村落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立面装修,家家门口通了水泥路,而且有了村庄小广场、小花园。赖福长随之筹钱在老家拆旧房建新房。

     

        杉排背靠濂江,村落与濂江之间隔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这些天,赖福长经常带着妻儿在林里散步,讲他小时候的趣事:江里有一种鱼叫“胡子鱼”,经常躲在石缝中,掏鱼的时候最怕碰到它,因为鱼的胡子会扎手……

     

        “乡愁承载着希望与期盼,像我们老去的父母,他们的健康就是我的期盼。杉排也是这样,只要它同我小时候梦想的家园一样美丽,我就会更加热爱和眷恋。”赖福长说,“我以后还会回到杉排生活的。”

     

    乡愁是一种责任

     

        在杉排新村建设理事会办公的祠堂里,记者看到一块木匾,上面刻着杉排全体村民订立的《杉排村民公约》。公约既有不占耕建房、不伐树砍枝等重要事项,也有不在家门口焚烧垃圾等微小细节。

     

        3年前,杉排开始实施危旧土坯房改造时,赖建辉还是寨富村的党支部书记。去年村委换届,他退了下来,但杉排新村建设理事会理事长这个职务,他没有辞。“我今年55岁了,只要杉排需要我,我就要做下去。”赖建辉说。

     

        通过改造,杉排建起了村庄小广场,赖建辉认为取名“思德广场”很有意义,让村民时时牢记传统美德,“改造危旧土坯房,大家的思想观念也要变样”。理事会专门制作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牌立在广场上,并布设了一面美德宣传漫画墙。村后的林子里整修出一条600多米的沿河游步道,小道两边立起了展现杉排人文典故和国家政策的标牌。

     

        “让乡亲们在茶余饭后愉悦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很有效果。”赖建辉说,村里一对吵了多年的冤家有次在一个办喜事的村民家中坐到一起,有外村的村民用激将法说他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你们广场上写着,你们俩连本屋场里的人都“友善”不起来,看来杉排这块牌早晚要拆掉。两人一听,赶紧站起来互敬几碗米酒,来了个“举杯言欢”。

     

        “乡愁是什么?就是对生你养你的家园的责任,你可以为它忧愁忧虑,也可以为它尽心尽责。就像村后的大樟树,它给我们遮过风、挡过雨,我们就要保护好它。”赖建辉说。

     

    乡愁是一种自豪

     

        自从嫁到杉排,33岁的曾瑞英在这里已经生活了近10年。

     

        “刚开始时,我挺后悔嫁到这里的。”曾瑞英说,那时的杉排又乱又差,邻里经常吵吵闹闹,娘家来人,她从来不敢留宿,“心里很是愧疚”。那些年,她心里一直纠结着一个问题:要不要离开杉排,到别的地方安个家?

     

        这个问题,3年前得到了解决: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老旧房子全部推倒重建,政府给每个改造农户至少补贴1.5万元。申请得到一块规划宅基地后,曾瑞英的新家很快落成了。房子宽敞了,她高兴地把娘家人接来,一连留住了好几天。碰到熟人,她总会自豪地发出邀请,“到我家来坐一坐,杉排新村第二排第三栋”。

     

        不久前,根据客家人喜欢在家门张贴对联的文化习惯,杉排新村建设理事会请来县文联的老师,创作了70多副展现家美、人和、国富等不同主题的对联,统一制作成木刻楹联,让各家挑选。曾瑞英选了其中的一对:国梦圆时家梦好,政风畅处世风清。“没有国家的扶持政策,就没有今天的杉排新村。国家的目标实现了,百姓才有好念想,所以我特别喜欢这两句。”她说,今年赚了钱,要好好装修一下新房,美美地在杉排过好自己的日子。

     

        “对我来说,乡愁就像我家这房子,嫌弃过、讨厌过还是要继续过,最后成了自己最得意和自豪的。杉排对我们来说也是这样,我们都觉得生活在这里很自在,心里面为它感到自豪。”曾瑞英说。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许军 肖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