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粤传媒斥资1.5亿元与德同资本合作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以产业整合与并购重组等方式,涉足文化产业投融资领域。
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粤传媒进军文化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其背后则是我国文化产业并购重组的热潮。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共发生并购事件150多起,并购总规模达1000亿元人民币,通过一系列并购,文化企业规模逐渐做大,打造出一批文化企业“航母”。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活力的全面迸发,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成倍增长的态势。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了近2倍,从业人员增加了1倍,资产总额增加了4.6倍,主营收入增加了4.1倍,增加值增加了4.8倍。可以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
十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有目共睹,部分骨干文化企业已经走在行业发展最前沿,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然而,从整体水平上来看,我国文化企业在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上依然与国际一流水平有着明显差距,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从一般规律来看,企业做大,更多地意味着企业加大投入,在资产、规模、营业额等方面占有优势;而企业做强,则更多地意味着绩效表现和成长能力具有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运转效率等经营管理的能力更胜一筹。由此可见,企业做大不等于做强,在某种层面上讲,企业做大容易做强难。
文化企业做大做强,要首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企业必须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摆在突出位置,避免在市场大潮中迷失方向。从企业内部来说,文化企业要把社会效益要求体现在企业宗旨中,内化为企业精神和发展理念,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和企业的自觉追求,并把它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和全过程。从外部环境讲,国家要完善对文化企业的支持政策,确保文化企业有合理的经济效益、职工有合理的经济利益,在此前提下努力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文化产业的创造实质是内容的构思和生产。目前,全球文化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好莱坞的电影大片、英国的音乐作品、日本的动漫作品、韩国的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已经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先机。中国文化产业要想在这场战争中取胜,除了国家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外,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品牌建设。
要通过深化改革,提升骨干文化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文化航母和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要为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在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和控制力的前提下,逐步降低资本准入门槛,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形成以公有制为骨干,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要加大对外文化贸易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强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从国际看,排名前十的国外知名文化企业都是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综合性文化集团。美国的迪士尼集团、新闻集团、时代华纳集团,德国的贝塔斯曼公司等都围绕主业实现了多行业、多品种、多模式的混合经营和服务。因此,促进文化企业做大做强,要从国家文化发展整体利益出发,遵循战略协同、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采取市场化整合、行政划拨等多种手段,切实推动文化企业间的多元重组,培育一批产业链完整、市场控制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导力量。
随着融合发展的新态势,经营业态的多元化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拓展文化产业发展领域。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使内容与形式、艺术与科技有机融合、相得益彰,使产业发展的活力竞相释放。(新闻观察员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