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2日 星期四

    陕西洋县:道德新风润心田

    作者:本报记者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张恤民 巨庙华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2日 08版)

        “以前说起模范,总感觉离我们很远。现在好多模范人物就在我们身边,虽然都是普通人,但他们的善举,正在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人。”走进美丽的朱鹮之乡——陕西省洋县,满眼文明新景,满耳文明新声。

     

    “道德工程”引领文明新风尚

     

        洋县八里关镇中心小学校长刘正林,扎根山区30年,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山里的孩子们,被学生和家长称为“秦岭深处的希望”。

     

        现年56岁的汉江老船工王保智,辛劳摆渡20年,接送过河群众达20万人次,勇敢救出6条生命,一年酬劳仅有4000元,是公认的“大好人”。

     

        县计生局干部何斌,一个偶然的机会救助了困难的爷孙,哪知这个“偶然”让他一坚持就是八年,并先后出资7万余元,帮助乡邻通上了自来水,让患病的孩子圆了上学梦。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洋县把抽象的概念具化到典型上,用典型人物的鲜活形象、感人事迹,生动地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道德模范成为社会文明的标杆。

     

        从2011年起,洋县坚持一年一个主题,先后开展了“讲文明、知荣辱、树诚信、爱家乡”全民道德教育活动,大力实施“形象礼仪”“诚信洋县”“爱心和睦”等“道德工程”,积极构建洋县人民“崇文尚学、精明睿智、执着肯干、开放包容”的新形象。与此同时,该县368个村(社区)和100多个单位都建立起了文化墙,绘制出传统美德教育长廊。

     

    “道德讲堂”播撒社会正能量

     

        在洋县南街小学的“孝老爱亲”道德讲堂上,全县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蒙小彦正在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动。这个既要照料娘家父母,又要伺候瘫痪在床的公婆的农村女子,用朴实无华的讲述,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巨大触动,教室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道德讲堂”将一个个凡人好事传开后,在全县出现了“滚雪球”式的放大效应,一件件好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普通民众用最草根的方式,践行着“善莫大焉”的古训,散发着道德的芳香。

     

        “自从‘鹮乡好人’评选开始后,我们村的邻里纠纷少多了,大家一心一意干事致富,我这个村干部也好当了。”龙亭镇高原寺村支部书记王宝信说。

     

        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是洋县全民道德教育活动中的一个亮点。3年来,依托“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宣讲、道德讲堂观摩交流等活动,全县120余个宣传小分队,走进农村集市、田间地头、文化广场,利用展板、宣传车等形式开展文明创建活动,20个百姓宣讲团巡回宣讲300余场,全县数十万群众走进道德讲堂,感受道德的力量,沐浴文明新风。如今,“道德模范”“十大孝子”“美德少年”“鹮乡好人”“最美农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已成为“善行鹮乡、德润洋州”最美丽最动人的画卷。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张恤民 巨庙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