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1日 星期三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农家书屋管理员刘高见的“高见”——

    在农民中传播文化知识

    作者: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胡瑞琳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1日 01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光明网专题页面

        2月5日,湖北日报社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湖北应城杨岭镇潘集村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刘高见,带着3岁的女儿来报社“走亲戚”。这几年,每年年关,刘高见都要来见见自己的引路人——湖北日报社社长邹贤启。

     

        刘高见和邹贤启是在2011年的湖北“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认识的。邹贤启的帮助和关心,让刘高见从一名失意的上访户,变成了今天乐观自信的“文化专业户”。

     

    “大哥”帮扶,扶贫更扶志

     

        很巧,记者也是在湖北日报社认识刘高见的。双腿残疾的他,靠板凳支撑着身体缓缓挪动,每走一步都格外艰难,但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记者。

     

        2月5日下午,记者驱车200多公里来到应城。杨岭镇潘集村农家书屋就设在刘高见的家里,屋里整整齐齐摆放着3000多册书,还有七八台电脑。正值寒假,一群孩子围坐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读着童话故事。身为书屋管理员,刘高见正耐心地教一位50多岁的村民在网上订购火车票。看到记者进来,他连忙撑起身体,招呼着妻子倒茶、让座。

     

        提及往事,刘高见的眼眶湿润了。两三岁时,刘高见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失去了体力劳动能力,双腿残疾、行动不便让他从小就遭了不少白眼。深知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刘高见渴望读书上学,可是家贫,连十几块钱的报名费都拿不出来。“你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父亲说。辍学在家的刘高见帮助哥哥带孩子,度过了少年时光。

     

        刘高见24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的生活越发困难。他自学了电器维修,靠修电器的微薄收入与母亲相依为命。

     

        雪上加霜的是,2007年,因工程改造,刘高见家中的三间房被拆迁,却只得到了500元的赔偿。“我去县城里查了账,发现应该赔付3000元。”他选择了上访,拖着残疾的身体,风里雨里,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省市县政府申诉。刘高见告诉记者,若不是在“三万”活动中遇到邹贤启,自己可能不会有今天的生活。

     

        2011年,时任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的邹贤启,与刘高见结成了帮扶对子。在邹贤启的帮助下,刘高见家里挖了鱼塘,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适逢农家书屋建设,热爱读书的刘高见当上了书屋管理员,邹贤启给他送来了电脑、书和报刊。

     

        虽然此后工作调动,但邹贤启一直与刘高见保持联系。5年来,他经常到家中看望刘高见,每次都带去慰问金。“邹社长不仅是扶贫,更是在扶‘志’。他告诉我,身残更当志坚,坚持不懈总会有成功的一天。”刘高见说,在自己生命中最黑暗的那段日子里,是邹贤启的开导让他树立了生活的信心,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邹社长这样待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把事情做好。”对刘高见来说,邹贤启早已成了亲人和“老大哥”。每年,他都要去湖北日报走亲戚。

     

    经营书屋,成为“文化专业户”

     

        “农家书屋就是我的阵地。”虽然很早就辍学,但刘高见从未放弃心中那份对知识的渴望。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后,他一有空就读书、学习。

     

        20世纪90年代,村里还很落后,没有电动车,刘高见就驾着手摇三轮车,到应城的图书馆去借书看。村民们想看什么书,他都能第一时间找出来。

     

        “人要有感恩之心。”过去,刘高见只能依靠别人的帮助,现在他经常义务帮助他人。刘高见书屋里的电脑都免费向村民开放,他手把手教他们上网查资料、看新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他也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文化专业户”。

     

        “农家书屋给我们农民提供了一个看书、学知识的平台。”刘高见告诉记者,不少农民趁着农闲来查询咨询,“我们这儿有个养鸭专业户,家里买了几百只鸭苗,过去四处求人指教,花了不少电话费、车费。有一天,他到书屋闲坐,问我有没有养殖方面的书,我就找给他。他说,原来自己请教过的问题,答案都在书本上,而且还更详细,再也不用到处奔波求人了。”

     

        经常来找刘高见的,还有从林场退休的刘应鹏老人,70多岁的他每月都要来借几次书,几年下来风雨无阻。他尤其爱读经济、管理方面的书,每次刘高见都帮他仔细挑选。后来,刘应鹏自己创业,开办了一家规模很大的养猪场,靠在农家书屋里学到的企业管理知识,把养猪场经营得红红火火。

     

        如今的刘高见,除了经营农家书屋,还做着家用电器维修生意,同时兼顾办理入网上号、话费充值、淘宝代购等业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现在村里经常有人调侃地喊我‘刘总’。”按捺不住幸福,刘高见笑了。

     

        现在,刘高见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农家书屋经营好,在农民中传播文化知识:“虽然我是个残疾人,但我很有信心,我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胡瑞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