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

    时代先锋

    一代坦克宗师是如何炼成的

    ——追记我军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下)

    作者:本报记者 张翼 钟超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0日 02版)

        从模仿改制到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第三代主战坦克是我国兵器工业的里程碑。目前我军正在使用的比较新型的坦克装备,都是在第三代坦克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和完善的。

     

        作为带领团队研制出世界先进水平的99式三代主战坦克的总设计师,“独臂英雄”祝榆生却只有高中学历。传奇总设计师的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一代坦克宗师是如何炼成的?

     

    钻研兵器,一生的执着

     

        1938年,20岁的祝榆生成为八路军115师的一员。

     

        当时,与拥有飞机大炮的日本侵略者相比,八路军的武器相当落后,祝榆生他们手中往往只有大刀和步枪。出生入死的战争经历,使祝榆生深知兵器对战争的重要性。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他痛感科技落后的束缚,把目光转向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刻苦钻研军事技术,创造和改进了20余种武器和战斗器材。

     

        1948年1月,在一次组织迫击炮敌前试射时,为了弄明白试射失败的原因,祝榆生上前探看,却因炮弹突然爆炸而失去了右臂。血的代价没有让他退缩,反而加强了他对兵器研制的执着信念。

     

        “我们在哈军工读书的时候,就听说有个叫祝榆生的老师,兜里总揣着课程表,听遍了各个课程。他就喜欢这个,爱钻研这个,不是为了毕业。”原总参军训与兵种部装甲兵局总工程师姚神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祝榆生先后在解放军总高级步校、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学院等任职。其间,他坚持经常听课,定期到图书馆查阅最新科技资料,主动向每一位有特长的教授请教。

     

        “他既是领导,也是学员,这样就把他在部队里的感性知识变成了理性知识。”原三代坦克副总师、总师办主任傅宝玉说。

     

        “文革”中,祝榆生被扣上“白专”的帽子,但对制造兵器痴心不改。在那种环境下,他依然借机虚心向工人师傅求教,偷偷学习了加工工艺。

     

        66岁时,祝榆生能够重上科研主战场,成为传奇总师,缘于一生对兵器的挚爱。

     

    “一本活字典,永远在钻研”

     

        “一本活字典,永远在钻研”,是祝榆生给身边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他的桌上、床头摆满了各种军事装备书籍,最新的文献资料也总能在他那里找到。

     

        祝榆生终其一生从来没放弃过学习,钻研、好学、求知若渴、富有创造力是他的最大特点。这也是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邹家华“三顾茅庐”请他做三代坦克总师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代坦克研制需要两种人,一种是专才,就是擅长某个技术领域攻关的专门人才;另一种是搞系统的,需要对坦克的火力、火控、车体、炮塔等分系统都有所了解,祝总师就具有这种素质。”傅宝玉说。

     

        在兵器工业科学院工作时期,主管兵器科研工作的祝榆生利用工作之余,自学了系统工程理论、运筹学等新学科知识,了解和掌握了国内外各类新技术,全方位地掌握了常规兵器各武器系统的知识和技术,把握世界常规兵器发展的走势。

     

        “第三代坦克研制期间,祝榆生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开我的房门,抛来一连串的问题,没有事先准备的人根本就招架不住,可见祝老前一天晚上又做了大量功课。”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三代坦克副总师王哲荣说。

     

        “我在他手下工作20多年,从没见他休假、疗养,稍微得空他就翻阅资料,对各国坦克分析比较。他善于学习、思考、综合,学习读书是祝总的一个习惯,一种癖好。”傅宝玉告诉记者。

     

        “每天除了睡觉,祝老脑袋一直‘开机’,对各国的主战坦克技术了如指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1所原所长王天民说,“那时我们都怕上祝老的车,因为一上车他就会考我们各种新技术。”

     

    创新和人才,永恒的财富

     

        用创新思路让三代坦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研制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祝榆生留给兵器工业的精神财富。在三代坦克研发过程中培养出的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技术骨干,如今正在带领中国坦克研发团队迈向新的征程。

     

        李春明是三代坦克研制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技术骨干,已成长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专家、201所总工程师。他1987年入所,从三代坦克开始研制到定型,跟着祝榆生干了12年。

     

        谈起那段经历,李春明有很多感慨:“祝总特别注意培养年轻人,他当时提出了‘一代产品、一代能力、一代人才’的观念。他自己具有持续学习、追求卓越的精神,办公室和家里都有大量兵工坦克方面的期刊,每当看到特别精彩的内容,他就把我叫到办公室去讨论。后来我有一些思想火花,也到他办公室去找他请教。”

     

        祝榆生培养出了一批坦克研制的专家,还铸造了世界一流的坦克实验室。在三代坦克立项之前,位于北京槐树岭的研究所发展非常缓慢。祝榆生带领三代坦克的攻关团队,以槐树岭为基地,打造了中国第三代坦克研制所需的软、硬件基础。(本报记者 张翼 钟超)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