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粉笔,以及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摩擦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是许多人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然而,随着PPT等新手段的出现,这些回忆或将发生改变。
日前,北京市两会朝阳代表团分组审议会场上,有关“PPT”教学的问题引发了争论。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指出,个别中小学教师不仅用PPT教学,甚至给学生留PPT作业,“现代教学手段不应代替传统教学模式”。
放眼全国,有多少PPT取代了黑板?在传统教育与现代技术之间,我们又该如何取舍?
黑板改变,争论四起
“一般情况下,学校会有60%至70%的课堂在使用PPT类软件,有的学校甚至达到了100%。用它直接取代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教学手段的现象屡见不鲜。”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秦建平表示,“如今,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是普遍现象。”
面对这股大潮,陕西省西安市学生家长沈薇既抱怨、又支持。在接受采访前,她刚刚与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合作”完成了一项PPT期末作业。她感叹:“这哪是孩子的作业,根本就是‘累’大人嘛。”
沈薇告诉记者,现在儿子有很多课程都要用到PPT、视频等,“老师们有时候会把课程PPT发到公邮,让家长相互传阅,也方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秦建平认为:“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便于老师备课。但学生也可能因此分散了注意力,老师也会变‘懒’。”
“好处很多,问题不少。”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校长王念强指出,这种方式很容易让老师在备课时浮于流程。部分教师因此教材读得少了,课标研得少了,拿来主义重了,变成了“走课件”。
“你拿着iPad和捧着书阅读,效果肯定不一样。因为‘刻’在书上的文字是有温度的,而电子产品无法做到。教学亦是如此。”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芦咏莉看来,技术手段固然重要,但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学,学生才能产生最真实的学习感悟。
“PPT教学省去了中间推导环节,不利于学生建立常态逻辑推理步骤和顺序思维习惯。这种跳跃性往往会反映在考试卷面的答题中,容易导致学生省略中间环节而出现不必要的错误。”青华园教育集团副总裁闻风如是说。
强势转型,谁是推手
纵然争论经久不息,但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是,“黑板”依然在“改变”的道路上大步向前,这强大的动力到底源自何处?
在芦咏莉看来,“黑板”的改变,首先是基于教学方式的内生需求。“在传统教学中,一些立体、动态的概念需要通过讲述、画图等多种方式反复解释,而在多媒体教学中,一个FLASH或是三维实物造型即可表达清晰。总体来看,多媒体教学可以添加文字、动画、声音,使教学过程更加有趣,使得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教师告诉记者,使用多媒体教学方便、快捷,更容易吸引学生。“同时,学校也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制作、演示PPT,养成使用PPT的习惯。除非你资历很老,否则必须得用多媒体教学。”
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刘补明指出:“高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教学材料的更替,教学手段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讲,体现着教学乃至教育的革新甚至革命。”
“‘黑板’变了,不是哪个人或哪个群体决定的,而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提供技术、学校引进课堂、家长愿意接受、学生乐意使用,各方主体都是改变的推手,既有技术变革的刺激,也有教育需求的呼唤。”山西师范大学教师赵洁表示,作为一个中性的科技手段,在教育上起了纷争,根源不在于该不该改变,而在于有没有用好。
黑板与屏幕,如何取舍
对于秦红岭的提问,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回应道:“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可避免,但应该少用PPT,还是面授的教学方式,更能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在传统教育与技术之间,我们该如何取舍?
“抓住根本,把握好‘度’。”在采访中,多位专家都在强调“度”的重要性。
“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补充手段,不能因为技术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最本质的问题——学生。”芦咏莉认为,多媒体的使用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且应以学生为本,尤其要注意低年龄段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养成辨识能力,更需要有亲自操作的机会。“真实操作会让孩子对概念、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着更直观的体会和认识。”
那么,中小学生究竟该如何分配传统黑板与多媒体使用的时间?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就曾对全区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建议小学每堂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少于15分钟,中学每堂课少于20分钟,以免对学生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在教学内容上,把握好‘度’同样很关键。”刘补明指出,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会给课堂注入活力,但过度使用,会把课堂变成资源展示的阵地。“以语文教学《荷塘月色》为例,有的教师会涉及文学研究会、清华校园、《爱莲说》等外围资料,展示方式又有图片、动漫、朗读、电影剪接等等。如此一来,有限的课堂时间被纯知识性、纯考证性的堆积所占据,就会导致淡化甚至漠视语言文字的蕴涵品悟的问题。”
“教学手段,从来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花架子’不会长久,扎实有效的课堂才是学生所需。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练内功,尊重学科规律,提升学科素养。内外兼修,才不会被‘技术’左右,教学手段的使用才会游刃有余。”刘补明强调。(本报记者 晋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