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08日 星期日

    浙江出土西汉泡菜罐

    墓主“李未”或为将领

    作者:本报记者严红枫 通讯员周洋、严蓓蓓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08日 04版)
    图为出土的硬陶泡菜罐。资料照片

        本报讯(记者严红枫 通讯员周洋、严蓓蓓)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的西汉“李未”墓近日又有了考古新发现,出土的两件硬陶泡菜罐证实了早在西汉晚期该地区的泡菜制作工艺已经成熟。据考古人员推断,出土的两件泡菜罐极有可能是我国现今发现最早定型了的腌制泡菜专用陶罐。

        今年1月,龙游县城东发现了一座西汉中型竖穴土坑木椁墓。墓葬营建考究,壁平直打入红石岩,前带斜坡墓;墓底四角施对角线引水沟,沟内铺满鹅卵石,外逾30米的排水沟也铺以鹅卵石。墓中的棺椁和人骨都已经朽烂,出土的除铜印章、铜簋、铜弩机、铁剑、铁釜和五铢钱币等文物外,最有趣的要数两件造型相同的硬陶泡菜罐。

        此前,江南一带的泡菜罐出土年代多集中在东汉、唐代,西汉墓葬中鲜有泡菜罐出土。

        据考古人员推断,该墓葬的年代为距今至少2100年的西汉晚期汉宣武帝时期,极有可能是我国现今发现最早定型了的腌制泡菜专用陶罐。

        此次出土的泡菜罐文物双唇口沿,都覆有半环钮盖。一眼看去,外形与现在的没有什么明显差别。

        我国的许多地区都有制作腌菜的传统,根据文献记载,制作腌菜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诗·小雅·信南山》里面说“田中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菹”就是指腌菜。腌制泡菜专用陶罐的出土,说明早在西汉时期,龙游地区居民就有食用泡菜的习惯,而且泡菜制作水平已经相当成熟,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拥有专门的器具。

        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墓葬主人名叫李未。墓葬中出土一枚边长及高皆为1.5厘米左右的龟钮铜套印。因为锈蚀严重,内抽屉式子印暂时无法取出;外印文小篆白文,为“李未私印”,字体遒劲、粗犷、古朴,是难得的汉代印章精品。在汉代,士大夫及文人崇尚腰间佩戴印章,这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出土此类铜套印墓葬的墓主非官即贵。

        此前,1992年龙游县东华山48号墓出土的“鲁伯之印”也是一枚西汉龟钮铜套印。鲁伯的身份为西汉大儒会稽太守。根据所随葬的宝(铁)剑和铜弩机等文物,考古人员推断墓主人李未可能是位将领级的大人物。

        泡菜罐所处的墓葬主人的确切信息如何,考古人员表示还有赖于收集更多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考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