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07日 星期六

    湖北铜绿山四方塘遗址考古新发现填补矿冶史空白

    作者:本报记者夏静 光明网记者张晶 通讯员连红、席奇峰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07日 04版)

        本报武汉2月6日电(记者夏静 光明网记者张晶 通讯员连红、席奇峰)日前,湖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赴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对其2014年度的考古成果进行验收并进行学术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四方塘遗址发现的冶炼遗迹、墓葬等,是铜绿山考古发掘41年来乃至整个中国矿冶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在许多方面填补了中国矿冶考古的空白。

        四方塘遗址是2012年专家在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建设选址时发现的。它的东、南、西三面被山冈环抱,中部为冶炼遗址区,东南为墓葬区,尘封于高低不一的梯田耕土下。经过两年多的抢救性发掘,考古队发现了春秋和西汉炼铜遗迹、宋明时期焙烧炉、春秋时期墓葬区等,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

        “38座春秋时期墓葬,是此次考古工作最大的亮点之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树祥介绍,墓葬区与之前铜绿山发现的采矿和冶炼遗址一起,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古代矿冶生业体系,有助于研究和展示古代矿冶生产流程和产业链。

        从已清理的30座墓葬中,出土了铜、玉、陶制文物及铁矿石共计56件,多数为首次发现。陈树祥说,春秋时期铜绿山的生产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楚人是管理者,越人和吴人主要干采矿、冶炼的体力活。

        墓葬中不一样的葬俗正说明了这一点。这些墓葬,有的将陶器有意打破,下葬时将部分残器分别放置在棺盖上北侧或棺内;有的则将陶器、矿石分别放置于边龛中。随葬青铜武器、工具和玉器的墓均不随葬陶器。这种葬俗既暗示了墓主人为不同民族,又显示了生前不同的职业和身份。墓葬及出土物既有显著的楚文化特征,同时吴越等地方文化因素十分明显,与楚文化中心区域的文化有着一定的差异。

        墓地的发现,为解开春秋时期铜绿山的国属及采矿、冶炼生产者民族、职业身份等谜团提供了科学依据。

        考古人员还在遗址上发现了东周冶铜遗迹、春秋时期和西汉冶铜遗迹、宋明时期焙烧炉遗迹,展现出不同时期的冶金水平,填补了本地区炉子类别的空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