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元旦,我又一次来到广东省阳东县东平镇,这距离我第一次在这里过新年,已经过去了整整25年。
1990年元旦,当我和老乡们一道,登高鸟瞰、庆贺新年,彼时,400公里以外的深圳,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大型外资项目大亚湾核电站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而脚下的这片土地,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大亚湾”?那天晚上,煤油灯下,我记下这份心情,用自己最心仪的方式:音符。那一年,我35岁。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渐渐地养成了这样的习惯:用音乐记下工作与生活的点滴。我始终坚信:音乐源于生活,它不是音乐家的专利,它是每一个劳动者发自内心的表达。
于是,我耐心地积累着。如果说,25年前的那份冲动是一个开始,那么,25年来,这份“趣味”与“爱好”,始终同我的工作和生活相伴,如影随形——
我真庆幸,自己能够见证一个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我用一个又一个音乐片段记录着澎湃的心潮:当中国自主设计的核电站第一次从图纸变成现实,我站在成千上万张核电站设计图纸前,同设计工程师们一道分享着那份自豪;当中国核电通过批量化建设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我和核电站生产准备人员一同分享那份沉甸甸的喜悦;当我所在的单位成为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和容量双第一的公司,我和工程建设一线的工程师们一起分享着中国走向能源大国的那份自信与从容!20多年,我在本职工作之余,共完成将近1万个音乐片段的积累,写了3000多篇创作日记。
带着这些积累,我开始了自己的表达:
“你将大地作画卷,海纳百川绘蓝图。为蓝图你披星戴月,管线纵横跃然纸上。责任筑起安全屏障,百舸争流扬帆领航。春风展开蓝图,大地上核电站一座座,描绘蓝图追逐梦想。”这是《蓝图颂》中的一段。我又陆续把自己积累的乐曲创作片段连贯起来,先后创作了十余首以核电建设为主题的歌曲。在《我们共同的名字》这首歌曲中,我这样描绘核电建设大潮中锲而不舍、快马加鞭的工程人:“金色的徽章蓝色工装,黑红的脸膛神采飞扬,工程儿女征战四方,AE的名字多响亮。我们有共同的名字,我们有共同的理想,为了民族为了国家。”AE是国际最先进的大型复杂工程管理模式,这一模式被成功应用于中国核电建设,有力地保障了核电事业发展。于是,我把自己大半辈子由爱好带来的创作,集结成《AE组歌》。去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AE组歌》的10首歌曲。
已近花甲之年的我即将告别核电工程建设一线。当我站在25年前的那座山顶,鸟瞰已经投产发电的阳江核电站时,我想,爱好与梦想,有起点但永无终点。那与音乐创作相伴的时光,必将成为我永远幸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