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比利时新鲁汶市的埃尔热博物馆出于“安全原因”,被迫取消了与《查理周刊》相关的漫画展览,这在比利时展览史上是第一次;紧接着,比利时蒙斯市举行“欧洲文化之都”开幕式,警方出动500多名警力警戒,更为“历史罕见”;每年2月份,比利时的许多城市举办各种民间狂欢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今年各地警方除加强戒备外,在节日期间不允许张贴、悬挂、披戴有种族歧视、宣扬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标语、旗帜和服装。现在,数百名比利时军人已被布置到比利时“战略要地”协助警察巡逻。据比利时媒体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比利时人普遍缺乏安全感。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比利时人缺乏安全感,80%的受访者担心发生恐怖袭击案。尽管比利时经济复苏乏力,加之参与针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动导致经济受损,政府财政危机加剧,但78%的受访者支持比利时政府拨款3亿欧元作为反恐基金。比利时军队极少参与维护社会治安行动,但调查显示,72%的人认为,政府应该调动军队在公共场所、战略要地等处巡逻和警戒,89%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出台新的反恐法律,60%的人认为应该提高比利时的反恐警戒级别,86%的人完全赞同取消在境外参加“圣战”回流的比利时公民的比利时国籍。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个人信息是“隐私权利”,应受到严格保护。随着恐怖威胁的加剧,75%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有权获取更多涉恐嫌疑人的个人信息。此外,还有55%的人认为,巴黎恐袭案是社会融合失败的结果。
尽管如此,调查也有一些积极的结果:在回答“巴黎恐袭案后您是否更加恐惧穆斯林”时,77%的回答是否定的。此外,76%的人表示不惧怕去公共场所,而84%的人不准备改变到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和受到恐怖威胁概率较高的欧洲城市旅行的计划。调查显示,55%的受访者认为,比利时,乃至西方社会的民族融合并不成功,真正的民族融合是社会稳定和安全的基本保障。连日来,一些西方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宗教教育”大辩论,比利时也进行了“是否应该改革学校宗教课”的大讨论。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起,“民族融合”就是西方社会辩论的焦点之一。几年前,每当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移民较多的国家讨论民族融合问题时,便会遭到民粹主义者和极右势力的强烈攻击,称“融合”就是打开了“潘多拉之盒”,主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欧洲人至上”,坚决反对外来移民融入西方社会。
纵观西方社会发展史,尤其是二战以后,在西方国家普遍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大量外来移民为西方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的一部分。但每当遇到经济不景气或社会危机,西方社会的民粹主义和排外思潮便开始泛滥,首当其冲的就是外来移民,而现在生活在西方国家的许多移民已经是第二代或第三代,虽然在西方社会“土生土长”,却仍然因“血缘”“种族”和“宗教”等原因受到歧视。一些受教育程度低、没有就业机会和谋生手段、对前途失去信心的外来移民,很容易受到伊斯兰极端宗教分子的蛊惑。
有反恐和社会问题专家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代社会是多民族共存的社会,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不尽相同,相互尊重和理解是前提条件。我们从《查理周刊》重新出版后的反应可以看出,一方面,西方社会继续我行我素,打着绝对“新闻自由”的幌子,对其他宗教人物进行无情的嘲讽和侮辱;另一方面,亚非欧等许多国家举行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游行。由此看来,社会融合还需要各方付出更多的努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布鲁塞尔2月1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