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02日 星期一

    创作谈

    演出武则天的气度

    作者:李海燕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02日 15版)

        作为李世济先生弟子,我近年来连续恢复上演了一批程派保留剧目,《文姬归汉》《梅妃》分别于2012年、2014年参加文化部中直院团优秀剧目展演。2013年,推出新创剧目《洛水伊人》,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别样的程派洛神。2015年,我再次投入创作,复排《武则天轶事》,将于2月13日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

        新编历史剧《武则天轶事》由徐城北、李世济编剧,李紫贵导演,李世济主演,首演于1990年,大受好评,并获首届文华大奖。说实话,我一直都很喜欢武则天的戏,翻看了小说,也观看了有关的话剧、电视剧等,查阅资料,博览史书,深入了解这个人物的生活背景、经历,体验其情感轨迹,复杂心理,兼收并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为我所用,塑造“这一个”人物形象。

        我之前塑造的人物形象较多,梅妃、文姬、黄桂英、洛神等等各具特点,文化内涵深,女人气质足,而此次《武则天轶事》中饰演的武则天则是一次突破。剧中既体现了深沉的母子之情,又体现了武则天作为政治家的气度和风范。怎样表现人物的气度、胸怀与风范,爆发由内而外的韧劲与力度,是此次复排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个人物有型有范儿,“内力”十足,如何继承、发展流派,如何突破行当表现人物,这是难点,也是亮点。

        之前,我曾看过蓝天野先生的一个访谈节目,讲到先生在上场之前如何长时间地在后台酝酿情感的情景,这与我们讲的“带戏入场”是同一个道理,给我的启示也很大。主人公武则天第一次出场,临朝回宫,满怀期待着东宫见子,此时的她内心是十分丰富的:有处理政务之余的轻松,有即将见子的满心欢喜,那么在表演上就既要有愉悦洒脱,女性气息较足,透露出为人母的真实情感,但同时鉴于天后的身份,表演上又不能流于简单,此时此刻每一个细节的编排与表演都讲究有所本、有所含,有所发挥,即使一个出场也要追求戏味十足,情味十足:此时的出场脚步有效地借鉴了萧太后的演法,将旦角的柔美与人物的身份、气势融为一体,一步迈出,武则天的出场就让人眼前一亮,就是“这一个”。

        当太子李贤听信流言,招募精兵、暗藏武器事发之时,武则天沉稳睿智地控制了局面,她在此处有一笑,这一笑对于旦角来说,本来很难处理。在京剧舞台上,旦角除却疯魔,很少能有笑的表演,更别说大笑。此时,为表现武则天的气势与智慧,我在“笑”的表演上恰到好处地借鉴了小生的演法,放大了表演尺度。一阵近乎夸张的“仰天长笑”的表演尽情宣泄了主人公的情感,也营造了丰韵的舞台演出气场,表演力度刚劲强悍,观者为之一震。

        “奉先寺”扶柩之时,群小谋乱,前无进路后托无人之时,为表达主人公的内心焦灼,我以一大段二黄“奉先寺送皇灵风凄雨紧,天下任谁祧承,数子嗣乏贤能”,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百感交集的心境:对皇儿的担忧,对先皇的追念,对王朝命运的思虑,对人定胜天的坚定。人物表演上融入了花脸之法,动作幅度较大,合着锣鼓经,配以小蹉步,整体表演较旦角收放更大,人物的身份感、情感的力度也更强劲。最后主人公惩办乱臣,整肃朝纲之后的下场又化用了老生的步法,于沉稳中蕴含沉思的表演,也很符合人物此时的心情。

        “拿过来容易,溶解最难”,虽然经过多年的艺术积累与磨砺,但我仍不敢放松,力争将各种艺术手段化于人物表演,塑造京剧舞台上生动的武则天的形象。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