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自2010年开始编撰《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至今已有四年时间,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和撰写理路。与前两卷相比,新近完成的《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第三卷)》给人留下了更深的印象。编者约请业内权威人士分门别类撰写中国电视艺术两年内的发展概观和分析判断,不是纯粹个人文章的汇集,而是采取法典的写法,坚持政府立场、学术表达,然后在更大范围内集中专家智慧进行统审和修改,以保证报告的稳定质量。本卷报告在对近两年电视艺术发展基本情况全面掌握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判断。比如,编撰者充分关注近两年中国电视艺术的生存环境,在分析其取得的成绩时总结出几方面原因:一是政策发力,尤其是及时发布的各种“限令”对电视艺术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二是通过评奖和奖后的评论,对电视艺术进行舆论引导;三是行业自律,倡导电视人不做市场奴隶,要坚守社会责任感,以净化电视艺术发展环境;四是市场的淘汰机制,强调运用好市场杠杆实现优胜劣汰。通过这些中肯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两年来电视艺术取得的新成就是内外兼修、治理乱象的结果。
报告还贯穿着一条主线,即“中国梦”理念为荧屏书写提出了前瞻性“药方”:始终不忘价值引领,以“内容为王”;始终不忘贴近收视群体,所以要让创作更加“接地气”;始终不忘电视“走出去”的文化使命,所以要着力讲好中国故事等。这些总结对如何防止因无度的资本逻辑和文学精神的缺失问题而侵蚀中国电视艺术的深度和力度,影响中国电视艺术真实、文化真实和存在真实的现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体现了报告的一个可贵立场:考察电视艺术发生品质危机的原因时,不把问题仅仅归结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是自觉思考如何在娱乐转型中把节目做好,守住底线,变过度为适度。比如,书中指出,电视剧的品质危机折射出的正是产业的危机。近年来,电视剧跟风、同质化现象严重,一味拼收视、拼市场难免造成“商品多作品少”“卖点贵值钱少”“排队多上市少”,缺少“良心剧”,所以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思路应从拼量向拼质转变。
电视艺术要紧跟时代,健康发展,就应把对“中国梦”的书写作为创作的一个重要准则。所以,报告各部分对“中国梦”的论述在维度、力度上都有创新点,比如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和英模剧的创作经验都提出了新的分析与展望。本书聚焦了双年度阶段性的焦点和亮点,站在“中国梦”的高度上对我国电视艺术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前瞻,从多个维度上把握电视艺术发展趋势。理论思考与节目个案解读相结合,电视艺术本体性研究以及学理性研究精准到位,更提高了本书的理论前沿性和参考实用性。
(作者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