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光明日报社却一派暖意融融。没有鲜花红毯,没有华丽舞台,来自文化产业界的弄潮儿们相聚在“2014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揭晓典礼,不时碰撞出思想与创新的火花。
寻找2014年度文化产业闪亮的新星,发现中国文化产业值得追寻的趋势,“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聚焦文化产业标志性人物,盘点文化产业代表性事件,见证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
改革,产业革新激活发展内力
去年4月,三联韬奋首开24小时书店营业模式,把单一的售书功能变为读书和售书的新合体,引领全国书店新革命。“如何在夜晚将读者吸引进书店?”当主持人抛出这个问题时,“我们不仅提供书,还要提供独特而温馨的读书环境;不仅卖书,而且还要将读书培养成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习惯。”成功当选“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的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三联书店原总经理樊希安兴奋地表示:“创新经营为三联书店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也预示着服务和对话正成为出版行业变革的新走向。”
除了经营策略上的创新,文化产业内部变革也随之启动。2014年,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董事长曹杰将其归功于对“企业独特DNA”的打造,“一要以业绩为准绳、以德才为导向塑造企业风清气正的人际关系;二要不断地给予员工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三要通过改革打通内部供应链,优化流程和内部服务体系。”
2014年,华谊兄弟集团动作频频,有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增持,也有平安集团的入股。通过股权投资和并购整合等模式,文化产业正加快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作为文化企业,要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改变传统文化业态,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文化产业者的使命和担当。”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总裁曹强感慨道。2014年,华数全面实施云梯计划,创新地推出了云电视、云宽带、云家庭和云城市平台。未来几年,将拥有1亿有线网用户和5千万互联网电视用户,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有线网运营商。在曹强看来,要积极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现有的文化产业,通过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形成数字化、信息化等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和新布局。
融合,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结合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和3D技术共同打造的《智取威虎山》在新年的电影市场可谓一路飘红,目前票房已经超过8亿元,不仅吸引了中老年观众的关注,也在年轻一代中产生较好反响。事实证明,只要自觉地与时代同步,有机地与现代高科技联手,文化产业就会在新时代创作出更多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
当前,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深度推进,合作模式不断创新,文化与金融、科技、装备制造、教育、旅游等多领域融合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新境界。
由北京保利演艺经纪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国首个国学主题剧院去年在古都洛阳投建,以百老汇模式进行驻场演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产业创作的源泉。”在北京保利演艺经纪有限公司总裁于洋看来,国学剧院用舞台表演的方式传播国学思想精髓,将中华文化“以诗化武、以演载道”,正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完美体现。
从投资“好声音”到收购星空传媒,再到成立东方梦工厂,华人文化产业基金首席投资官李怀宇一系列行业整合与业态创新的实践正是2014年中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潮的缩影。李怀宇认为,要用资本的力量来探索文化产业整合提升的新路。“做《中国好声音》的一个核心想法,就是探索用市场和资本结合的方法来进行业态创新。通过资本合作的方式将国外优秀的文化创意引进国内,然后消化、吸收、再创造。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到国外顶尖的创意人才,也会把我们的本土制作水平提高到世界水平。”他表示。
有“国内动漫第一股”之称的奥飞动漫公司日前宣布与好莱坞新摄政娱乐公司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分享三部好莱坞大片在全球的发行收益。从动漫产业切入电影产业,奥飞动漫公司董事长蔡东青表示,今后要加速拥抱互联网和国际市场,打造新时代的“中国迪斯尼”。
开放,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走出去”,拓展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也让先行者们懂得如何更好地用世界语言传播中国文化。
宋城集团推出的“千古情”系列每年演出超过4000场、接待游客逾1000万人次,并首度将“美国百老汇”模式复制到中国,投资建设了“中国演艺谷”,成为世界上拥有座位最多的演艺企业。在“引进来”、深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宋城集团在董事长黄巧灵的带领下开始了国际化探索,未来两到三年,将在美国百老汇、拉斯维加斯以及英国伦敦布局演出项目,把饱含中国文化的演艺项目带到欧美市场。
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时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文化折扣”问题,而文化资本“走出去”则可以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探路。2014年7月,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8000万美元成功并购美国国际出版公司童书业务和资产,完成中国出版业有史以来最大跨国并购案。上午还在南京开会的凤凰出版集团董事长陈海燕风尘仆仆地赶到典礼现场,“如何让本土的文化内容、文化产品更容易为国外受众接受,是文化企业‘走出去’要探索的重要内容。”他积极分享“走出去”的经验。
文化“走出去”,不仅是文化产品、文化资本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也需要搭建起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根据地”。去年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总经理李丹阳主持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暨天竺文化保税园正式开园,定位为对外文化贸易国家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文化贸易口岸。李丹阳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文化企业“走出去”相当于在场上踢球,“这个基地就是要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做好啦啦队、服务员,让‘队员’踢得更好”。
揭晓典礼尾声,诸葛虹云、解建军等10位“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提名者站到台上,各自用一句话表达了对2015年文化产业发展的愿景。2014年文化产业已经收获满满,人们期待着新的一年春潮涌动、活力迸发。
(本报记者 温源 杨君 本报通讯员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