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着抢着戴“贫困县”的帽子,享受着贫困县的优惠政策,却做着与贫困县完全不相符的奢侈浪费之事,“穷县富衙”因何发生?如何终结?1月30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传递出信息,新的贫困县考核约束机制,有望终结这种现象。
“戴帽炫富”因何屡屡出现
玻化砖、大理石装饰、中央空调、现代化灯具……湖北房县是年财政收入仅5.5亿元的国家级重点贫困县,2014年却耗资8000多万元,建设占地百亩的豪华办公楼。
房县并非个例。近年来,顶着贫困县的“帽子”建豪华办公楼的事件屡屡被曝光。河南台前县、安徽望江县、黑龙江海伦市等地都曾曝出过类似事件。
1月30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指出,过去一段时间,有的贫困县兴建豪华办公楼,违规举办庆典活动,搞一些“高大上”的标志性建筑,享受着贫困县的政策过富裕甚至“奢华”的日子,引起社会关注和质疑。
“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其原因除政绩观有问题外,很大程度上由于考核机制不完善。对贫困县没有约束机制,这就导致这些县没有真正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工作思路上存在偏差。”洪天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国家在认定贫困县时,主要采用三个指标:县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在个别贫困县,老百姓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地方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破烂不堪,一些政府部门却在“三公”消费上大手大脚,暴露了部分官员的浮夸思想、奢华作风和扭曲的政绩观。
争戴“穷帽”到底为了啥
从1986年至今,我国扶贫开发政策已走过28年,并经历过三次较大调整。当时确立的贫困县政策成效显著,但行至今日,也暴露出“脱贫县不愿摘帽”“争当贫困县”等问题。
“争抢贫困县帽子,其实争的是利益。”一些贫困县地方官员直言。在利益面前,不少贫困县富裕后不愿“摘帽”,甚至发生过湖南省新邵县“高调炫贫”的事件。
据报道,目前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每年可获3000万元至50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同时可以享受很多开发扶贫优惠政策以外的好处,“含金量”比较高。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尖锐地指出,目前各地官员考核办法中,基本是以GDP论英雄,扶贫工作基本没有进入考核体系,做不好没坏处,好处则可以保留,这种状况亟待改革。
如何让扶贫资金真扶贫,让扶贫救穷的钱花在刀刃上?如何解决“扶县”与“扶民”两层皮现象?
2014年以来,我国扶贫体制机制创新迈开新步伐。洪天云告诉记者:“弱化GDP考核,把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作为贫困县党政领导主要考核任务,是改革的主要任务。”今后,将着力考核通过精准扶贫、扶贫资金的使用、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产业发展,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情况。
穷困县该交怎样的政绩单
考核指挥棒要调整,指挥棒将指向哪里?穷困县该交怎样的政绩单?
“为了引导贫困县重点抓扶贫开发,约束‘戴帽炫富’等不正常现象,2014年国家重点改革建立了贫困县考核约束机制。” 洪天云说。
2014年,中组部、扶贫办印发《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明确贫困县主要考核扶贫工作。“《意见》明确了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和禁止作为的事项。”洪天云强调。
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通知》明确:
——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把更多精力放在扶贫上,财政投入更多用于扶贫,科学开展贫困识别建档立卡、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
——提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明确扶贫开发的责任,承诺完成减贫任务。
——严禁搞华而不实的标志性建筑、形象工程、景观景点,兴建楼堂馆所、搞各种奢华铺张的庆典、会展等活动。
“2015年,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贫困考核约束机制的落实。”洪天云透露,国家正在研究建立重点贫困县退出机制,建立扶贫开发效果评估体系。贫困县考核、约束、退出机制改革将走向深入。
(本报记者 张翼 李慧)
背景链接
我国贫困县变迁
1986年,我国第一次确定了331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此后在1994年、2001年和2011年进行过三次调整,全国重点扶持贫困县总数为592个。2011年,全国共划分出11个连片特困地区,加上已经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青海、四川、云南、甘肃)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共14个片区。进入以上14个片区的县共有680个,称为连片特困地区县,其中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有440个。(李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