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献报道,我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患病率为16.90%。按照我国13亿人口计算,我国目前已有超过2亿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
国外一项系统性回顾研究随访了有临床症状的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患者14年发现,55%的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无需进行手术。临床上大部分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希望接受保守治疗,先到内科就诊。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其诊断和治疗的科学流程有待于明确。
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对患者的危害会随病情的发展而增加,明确科学流程不仅是明确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方向,亦可以提醒患者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时期就应对病情提高警惕,及时到内科诊断,尽早控制病情。
日前,《中华消化杂志》发布了《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版)》。该共识由我国消化内外科权威专家依据我国慢性胆囊疾病的流行趋势、最新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多年临床试验经验共同制定,提出对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应按是否有症状、是否有并发症分别进行个体化治疗,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内科治疗提供了诊治策略。
对于无症状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治疗原则应结合饮食调整、利胆治疗、预防性胆囊切除。该共识建议患者低脂、低热量膳食,并提倡定时的规律饮食。利胆治疗时可通过阿嗪米特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同时提高胰酶的活性,促进吸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对易患胆囊癌的高危人群、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患者和“瓷化”胆囊导致胆囊癌风险增加者等高风险患者,可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手术。
对于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治疗应以控制症状、消除炎性反应为主。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症状通常首选内科治疗,胆囊结石的消化不良患者,有10%~33%在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得到缓解。但由于胆源性消化不良还具有胆囊外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因此,患者需在早期应用阿嗪米特或其他胰酶等有助于改善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药物,以增强消化能力,改善腹胀症状和营养水平。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华消化杂志》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