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31日 星期六

    尴尬的不是普京 而是历史

    ——由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纪念活动引发的话题

    作者:本报记者 任鹏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31日 05版)
    图为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用20种文字分别制作的纪念碑,这块纪念碑用波兰语写着“让此地永远成为绝望的哭喊和对人性的警告”。本报记者 任鹏摄

    观点

     

        70年前,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70年后,被视为苏联红军代表的普京却不能来参加纪念。这是普京的尴尬吗?不,这是历史的尴尬。因为现实政治而被某些国家任意涂抹的历史,在这一刻,无比尴尬。

     

        日前在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来自40多个国家的首脑齐聚,隆重纪念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死亡集中营解放70周年。然而,引发各国媒体热议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缺席了此次活动。

     

        据统计,整个二战期间至少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纳粹毒害,其中100万人为欧洲各国的犹太人。1945年1月,苏联红军在科涅夫将军率领下攻克波兰南部地区。27日,红军解放克拉科夫附近的奥斯维辛集中营,7000多名幸存者得到重生。然而,在70年后的解放纪念活动中,出于对俄罗斯近期在乌克兰局势中的表现不满,波兰未邀请普京参加。联想到10年前普京在此地参加60周年纪念仪式上点燃蜡烛的一幕,不禁使人唏嘘。更不可思议的是,波兰外长谢蒂纳在解释未邀请普京参加纪念活动的原因时称,“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是乌克兰第一军团,是乌克兰人。”对此,俄罗斯方面立即予以驳斥:乌克兰军团是由俄罗斯、乌克兰、车臣、鞑靼、格鲁吉亚等各民族士兵组成的,之所以称之为乌克兰军团,是因为其反攻方向为乌克兰。指责称“由乌克兰人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说法缺乏常识,一些人是出于政治目的修改历史”。随后,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纠正了波兰外长的“口误”,称应尊重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说法,并表示“纪念活动不应被政治化”。此言虽“政治正确”,但普京未能出席的事实本身表明纪念活动已然“政治化”。

     

        作为历史上与俄罗斯恩怨不断的波兰,至今仍对二战那段历史很纠结,许多波兰人无法对斯大林下令屠杀上万波兰军民的“卡廷惨案”释怀。近期出于对乌克兰局势的不满,波兰是对俄罗斯制裁叫得最响的国家,以至于被西方媒体称作“歇斯底里的反俄派”。科莫罗夫斯基在27日的纪念仪式上宣称,“让我们牢记,当国家的自主权和领土被侵犯的时候,当人的生命被漠视、只能被动面对邪恶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此言被广泛解读为针对俄罗斯。

     

        波兰如此,现实中与俄罗斯处于对抗状态的乌克兰更是如此。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本月中旬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甚至把苏联打击纳粹德国称作“苏联对乌克兰和德国的侵略”,并号召德国人一致对抗“苏联的复活”。这种罔顾史实的言论令俄罗斯非常恼火。普京在27日出席俄犹太人博物馆纪念活动时称,“任何隐瞒、歪曲历史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且不道德的。任何人试图这样做,都是为了隐藏个人的怯懦、虚伪和背叛行为,也是对纳粹分子行为的纵容”。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活动本身,就是为了让人们正视历史,指导现实,避免惨剧再次发生。但是,如果把历史当作因时局需要可以任意涂抹的调色板,人们还如何从中吸取教训?

     

        (本报布拉格1月30日电 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任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