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29日电(记者罗旭)不是在参加评审,就是在参加评审的路上——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科研人员普遍反映,各类评审活动挤占了宝贵的科研时间,严重影响了科研教学活动。针对这样的情况,2013年9月以来,中组部、中宣部、科技部等12家单位联合开展改进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工作(简称“三评”工作),对有关评审项目进行了精简、合并、下放和取消。
经过改进,“三评”的评审项目有了一定幅度精简。截至目前,12家单位共梳理取消各类科研评审项目37项,合并净减少41项,下放20项,总体精简了29%。中宣部将文化名家和“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合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原有30个项目类型的基础上优化整合,形成了3个项目系列、18个项目类型的资助格局;教育部将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下放省级部门;科技部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下放地方科技主管部门。
同时,“三评”评审环节进一步减少。中组部将“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由过去的两级评审简化为一级评审;科技部牵头的973计划第三轮综合咨询环节取消项目答辩,会期由过去的5天缩短为2.5天。各单位还积极响应“无评审月”倡议,确定将“三评”工作相对集中在每年4—5月和9—10月两个时间段。
此外,在对“三评”工作进行改进过程中,成员单位积极探索解决交叉申报和重复立项问题,使评审机制进一步完善。其中,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之间加强沟通协调,实行全面限项检索,避免重复资助;中宣部与教育部等部门商定,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同期不得申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并对相关基金进行联合查重;中组部提出“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将逐步实行网络评审和匿名通信评审;中宣部提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由过去的会议评审改为通信评审等。
下一步,改进“三评”工作将与贯彻落实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工作深入结合,着力解决科技计划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的“碎片化”问题,搭建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建立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管理制度,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改进“三评”工作各类评审活动多、时间分散等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