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群山之巅》(长篇小说)
载《收获》2015年第1期
“我觉得跟我一起来到这个颁奖台的不仅仅是我,还有我的故乡,有森林、河流、清风、明月,是那一片土地给我的文学世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茅盾文学奖时,她在获奖感言中如是说。如今,其新作《群山之巅》关注的,依然是生养她的东北黑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那些小人物的悲欢和命运。故事发生在北中国苍茫的群山之巅的一个东北小镇上,17个章节描写了17个几乎各自独立的故事,各种身世迥异、性情悬殊的小人物在滚滚红尘中浮沉漂流。“逃兵”辛开溜、英雄安玉顺、屠夫辛七杂、法警安平、杀人逃犯辛欣来、鄂伦春族女人绣娘、有仙气儿的安雪儿、守活寡的单四娘……一个个身世性情迥异的小人物,怀揣着各自不同的伤残的心,努力活出人的尊严。在人的精神与外境变迁的纠葛中,精神是屹立不倒的,始终居于群山之巅。迟子建说:“小人物身上也有巍峨”。
叶兆言《失踪的女大学生》(短篇小说)
载《长江文艺》2015年第1期
在这部不到万字的小说中,写了从民国到当今四代女大学生,四个代表人物分别是祖母、姑姑、表姐和保姆的女儿骊山小雅——这是个网名,暗示小说时序已经由民国进入当今网络时代。四代女大学生的爱情,基本上折射出她们每人所处时代的社会风尚,代表着她们那一代的婚恋观和价值观。足以写成长篇家族女性史的题材,却浓缩成不足万字的短篇,展现了作家在叙事上的功力,以几个人物、几个生活片段的组接,自由地将历史与现实对接,纪实与虚构相间,并体现出轻灵舒缓的美学风格。
陈谦《无穷镜》(中篇小说)
载《人民文学》2015年第1期
作为一位海外华人作家,一位自称“曾长期奔命于硅谷第一线的资深芯片设计者”,陈谦的这篇小说有很多与时代同步的新元素。硅谷、创业、融资、上市、谷歌眼镜……这些词汇在小说中处处闪烁,而小说不仅仅停留于眼花缭乱的表面。华人高端科技创业者的硅谷生涯并不如想象中光鲜,负载着家庭与学校教育、婚姻变故等等无数沉重的东西。“希望读者透过这面《无穷镜》,能看到几片硅谷炫目的景致。”作者如是说。
杨匡满《〈马家军调查〉回忆》(纪实)
载《当代》2015年第1期
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沸沸扬扬的《马家军调查》事件已经过去16年了。《马家军调查》无疑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最有影响也最有争议的一部纪实作品,它的涉及面从一般文学爱好者直至社会各界各层面乃至上层政界;它也远远超出体育领域,涉及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新闻、法律、道德、文化心理、商业等等一系列问题。”作为该文的终审及两个责编之一,作者以长达数万字的篇幅详尽回忆了该文刊发经过及引起的风波。
罗伟章《声音史》(中篇小说)
载《十月》2015年第1期
编者按称:当下农村空壳化的现实在近年文学作品中已多有涉猎,这部小说以听觉去表现一个村庄的消失,于现实的描绘中体现了一种超现实的力量。上千人的村庄,在打工潮的裹挟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不断向外迁徙,渐渐变得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学校倾圮。一次洪水退后,村子空空荡荡,仿若遗址,最后只剩下一男一女两位老人顽固地留守,在一片沉寂中孤影相照。天赋异禀的杨浪,纵然对声音有着极端的敏感和出色的模仿能力,如今也仅能用自己的绝技回忆那些逝去的鲜活。
艾云《谁的个人悲伤》(非虚构)
载《作品》2015年第1期
编者按称:作品感情真挚、细节动人,既有感性的回忆,又不乏理性的思索。作家回忆个人的成长,书写个人身体和内心的病痛,而这个人的悲伤背后,透着的却是一个时代,一代人,一个群体的悲伤。因此作家发出了这样的问话——谁的个人悲伤?又或者说,是什么造成这无数的“个人悲伤”?
(萧玥辑录)